經常看書和不看書的人,區別到底有多大?

經常看書和不看書的人,區別到底有多大?
value101 2024-04-12 檢舉

 

在網絡上,總能看到一些文章、視頻,叫大家業餘時間多看點書。

但好像沒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看書?

看書與不看書到底有什麼區別?

令我印像比較深刻的,是電影《綠皮書》裡的一個鏡頭。

白人司機讀書較少,沒什麼文化,給妻子寫信,字體潦草不說,還錯字迭出,邏輯混亂,說流水賬都算誇獎了。

而黑人鋼琴家文化水平高,幫助白人司機寫信,措辭嚴密,意境優美,白人妻子看了感動不已。

 

你看,這就是看書與不看書一個很明顯的區別:表達能力的優劣。

經常看書的人,表達能力更強,能夠把話說到別人心坎上,自然也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好感。

但是,看書與不看書的區別,絕不僅僅表現在這一點上。

 

經常看書的人,有更強大的自製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身邊好玩有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過得併不如意,但是在小說的世界裡,你可以盡情發洩自己的不滿,你想要的都能實現。

這些好玩有趣的事情都有一個特點:短平快。

你想要的東西,很快就能實現,只要用手指上下左右滑動,就能帶給你各種新奇的體驗,簡直是“低投入,高回報”啊。

相比之下,看書就“遜色”得多。

首先,你要把注意力從手機那里拉回來,找個安靜的地方,沉下心來閱讀。

然後,讀書帶來的反饋還有較長的延遲,不會馬上帶來變化,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改變。

 

最後,還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你付出了時間精力看書,卻不見得有起色。

努力了卻看不到回報,這是最打擊人的。

說到底,這都是由大腦決定的。

在“低投入,高回報”和“高投入,低迴報”之間,大腦會下意識的會偏向於及時享樂。

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人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

正因為如此,那些能夠靜下心來看書的人,更顯得難能可貴。

他們會克制自己及時享樂的慾望,選擇那些反饋很慢,但是長期有益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延遲滿足。

心理學上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早已說明了這一點,延遲滿足感強的人,為了長期的目標而放棄短期享樂的慾望。

因此,他們更容易在社會上脫穎而出。

 

經常看書的人思維更透徹

能夠看到事情的本質

不看書的人,大部分信息只能從新聞網站、自媒體平台獲取,這類信息的密度很低,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很少。

長期被餵養這些信息,思維會變得簡單,觀點片面,對某件事的認識浮於表象,看不到真正的原因。

比如說,“我公司老闆太摳門了,所以工資才這麼低”。

他們看不到自身的問題,把收入低的原因歸咎於外界,認為是社會競爭大、老闆摳門,因此自己生活過得不好。

事實上,他們去其他公司,工資還是很低。

再比如,現在網絡上一些奇怪的觀點:

 

討論某個演員的演技,有人說:

“你說他演技不好,你行你上啊。”

這類神邏輯在網絡上實在太多了,不看書的人,思維就是這麼簡單,根本發現不了其中的漏洞。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