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著名女作家兩兒子相繼自盡:揭露了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
小唐也因此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父子關係岌岌可危。
好在,老唐知道反思,深知自己的做法不妥,且再這樣下去不僅父子關係會破裂,兒子也會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老唐決定讓兒子休學一段時間,帶他去騎行,讓他放下學業上的束縛,放空自己,享受一段時光,順便加深對兒子的了解。
在日夜相伴的七個月中,父子倆打破了先前僵硬的關係,有了更多共同的話題,也重新認識了彼此。
老唐也終於明白,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自己忙著賺錢,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每次小唐想跟自己分享學校的事情,自己卻因為工作太累或煩心事太多不想參與。
兒子一犯錯,自己就動輒打罵。
兒子不愛念書,自己也沒有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這場旅行,父親看到了兒子懂事、能吃苦、遇到困難毫不退縮 的一面。
兒子也看到了父親關愛自己、體貼溫情的一面。
二人在旅途中,以「哥們」的方式相處,關係越來越親密。
家庭中,一味地指責發洩,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將親子關係推向深淵。
英國兒童心理醫生奧利佛‧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中說:
“情感虐待是最具毀滅性的虐待。”
失控的情緒,是傷害最深、最難治癒的創傷。
只有理智、耐心和堅持,才能修復已經受損的關係,讓親子關係得以和諧發展。
對家庭尊重,對孩子放手
有人說,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庭,有沒有錢不重要,家庭和睦最重要。
因為歷經千帆的人都知道,在好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個性和心性都不會差。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有一位來訪者叫蔣靜,人如其名,文靜、溫柔、一點都看不出有心理疾病。
蔣靜說,自己從小到大,穿衣打扮,飲食起居,交什麼朋友,都要被母親全方位監督控制。
母親還特意配了一把她房間的鑰匙,方便隨時進出。
還強迫找出她可能藏有少女心事的日記本,在客人面前唸出來。
就算在她成年之後,這種控制從未停止。
有一次,蔣靜瞞著媽媽,到朋友家玩鼓,媽媽看女兒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回家,便找到朋友家。
在發現女兒玩起「離經叛道」的架子鼓時,母親在朋友家,當著所有人的面憤怒地把鼓槌扔在地上並且吼道:
「你要做個乖乖女,遠離這些穿著不三不四、披頭散發的朋友!」
蔣靜小聲解釋,母親卻繼續輸出:
「我讓你敲架子鼓了嗎?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做什麼都得告訴我!」
蔣靜奪門而出,這場鬧劇,終究以蔣靜答應母親不再跟那位朋友聯繫而收場。
不難想像,一個一直被母親以愛鎖住的孩子,以後會活得如何。
即便日後蔣靜結婚生子,她的一生也會受到創傷經驗的影響,如烏雲遮蓋,不見天日。
班傑明‧史波克曾說: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和最好的顧問,而不是他們的老闆或指揮官。”
孩子是父母的,卻不是父母的。
父母的角色,更應當引導者和啟發者,而非專制的掌控者。
孩子終將成長,終將獨自面對這個社會。
如果說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那麼父母的愛注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身為家長,我們的職責並非馴服孩子,或過度束縛他們,而是應當助力他們成長,並學會適時放手,讓他們能夠展翅高飛。
寫在最後
李翊雲兩個兒子這樣的悲劇,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新聞裡。
我們唏噓,卻也警醒。
東野圭吾說過: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是不論好壞,都會代代影響。
一個不健全的原生家庭,有可能成為代代相傳的不幸之源。
儘管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決定原生家庭的環境,但我們有能力、有責任療癒自己、改變自己,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不管創傷從哪裡開始,請讓我們從自己這裡,以愛結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