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著名女作家兩兒子相繼自盡:揭露了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
剛過完年不久,就發生一則讓人震驚又唏噓的新聞。
美籍華裔女作家李翊雲的小兒子,年僅19歲的詹姆斯李在學校岔路口被火車撞到身亡。
經過調查分析,疑似輕生 。
而在2017年,她年僅16歲的大兒子,也是自盡身亡。
以這種方式痛失兩子,對一位母親來說,太過令人悲痛。
李翊雲身上有著多個標籤:
「北大畢業」、「小說藝術碩士」、「知名華裔女作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
但在這一刻,她只是一位痛失愛子的母親。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場人間慘劇?
或許,我們可以從她的成長環境,以及建立家庭後的一系列行為,找到一些線索,以理解這場悲劇的深層原因。
李翊雲出生在北京的四口之家,是家中最小的女兒。
母親雖然是個優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師,但是卻不能很好地處理家庭關係,經常責罵身為核物理學家的丈夫。
這讓科研出身、不善言談的李翊雲的父親,面對「瘋狂」的妻子,只能一味地躲避,醉心於鑽研事業,不再對家庭有情感上的投入。
李翊雲曾在訪談中感慨,母親才是這個家中的巨嬰 ,動不動情緒失控。
她的佔有慾和控制欲,使得這個家的每個人都不得安寧。
母親會監視她的一切,包括日記本。
她必須發明自己的「加密」語言,控制自己的情緒,以防止被母親窺得蛛絲馬跡。
但是,她也因此更情緒化,對母親憎恨不已。
她一直都在逃離原生家庭,但在心理上卻依然深陷其中,得不到解脫。
她說:
“我,這個她唯一深愛的人,活該得到最慘的死法,因為我不懂感恩。”
她曾經也有過數次輕生行為,只不過沒能成功。
也因重度憂鬱數次住院治療,她甚至覺得,自盡是「一個合適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長期下來,和她共處一室的孩子,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在某種程度上,從她身上,我們窺見了這個家庭悲劇的一些端倪。
一個家,最可怕的,不是糟糕的父母,而是“代際創傷”,不是創傷的誕生,而是創傷的遺傳。
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內心充滿愛的孩子,而充滿創傷的家庭,則可能將痛苦代代相傳。
對外有肚量,對內不苛刻
李開復的成功,與文森和詹姆斯的輕生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一切也同樣離不開李開復父母的教育與陪伴。
李開復在家中排行老六,上面有四個姊姊和一個哥哥。
李開復小時候,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每次闖禍,父母二人都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一唱一和地教導他,從不暴怒打罵 。
父母對姐弟六人一視同仁,從不區別對待 。
這使得李開復自小在父親的嚴厲批評和母親的溫柔疏導下成長,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企業家。
亦舒說:
“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再親密的親人,也需要關愛照顧,再穩固的家庭,也需要包容和用心經營。
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一種教養,也是一種修行。
這樣,才能養出溫和自信的孩子。
不指責不發洩,注重情緒管控
克魯普斯卡婭說:
“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沒有完美無瑕的家長,但是卻有不斷成長的父母。
連雲港15歲的男孩小唐,叛逆、厭學、打架,常在學校惹事生非,老師無奈之下尋求家長的幫助。
但小唐每次被叫家長,他父親的做法都極為簡單粗暴:
把兒子暴揍一頓。
一開始當老師面動手,被老師勸說後,改為回家動手。
老唐指責小唐不懂事,不學好讓他丟臉;
小唐指責老唐不陪他、不愛他,不問對錯就知道棍棒相加。
小唐也因此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父子關係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