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窮人逆襲的唯一途徑:反人性
作者:洞見leyla
美劇《絕命毒師》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台詞:
“窮人,誰都會做。”
意思是,做窮人是沒有門檻的。
人只要順著本能,不出意外就會終身深陷底層。
而那些實現了階層逆襲的人,無一不是在逆著本能行事,他們不斷克服自身人性的弱點,這才一步步實現了財富自由。
正如王陽明所說:人能克己,方能成己。
窮人要轉變命運,就要反人性。
1
在梁曉聲的小說《人世間》裡,講過這樣一段故事。
鄉村出生的曹德寶,最大的夢想就是迎娶白富美,草魚躍龍門。
但現實卻是,他只能娶一個大大咧咧出身平民的喬春燕。
兩人結婚之後,周圍朋友都逐漸混得風生水起。
但曹德寶一直在破房子裡混吃等死,指望老婆春燕養家。
每當周圍朋友勸他出去做點體力活,他就大聲嚷嚷:
“我這都多大歲數了啊,我能幹得了那活兒嗎?”
實際上,他不過30出頭,正是奮鬥的好時刻。
對於曹德寶的懶惰,週秉昆無奈感慨地說:他是大事兒乾不了,小事兒不願幹。
果不其然,眼高手低、懶惰成性的曹德寶,到老都活得窩囊不已。
《認知覺醒》裡說:“人類的天性是在慾望上急於求成,在行動上避難趨易。”
很多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們寧可指望別人,也不願走出舒適圈去改變;
寧可窩在破舊的房子裡,也不願意動腦子賺錢。
這種好逸惡勞的劣根性烙印在人的靈魂裡,以至於貧窮成為擺脫不掉的魔咒。
《平凡的世界》中,王滿銀是罐子村出了名的窮鬼。
他一生都渴望發財,但從未真正努力過。
小舅子少安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辦了一個磚廠,請他過去「寫寫算算」。
王滿銀乾了兩天,就各種嫌苦嫌累,推辭說“我怕沒本事吃這碗飯……”
政策放寬後,村民們各自開始創業,到城鎮靠力氣和手藝賺錢。
王滿銀也嚷嚷要著做生意,可一轉頭就蹲在路邊一個土堆上打瞌睡。
於是,當身邊人都逐漸走向富裕的時候,只有王滿銀,依舊被無情的命運摁倒在貧瘠的土地上,遲遲沒法翻身。
你看,窮人要維持現狀,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只要順應骨子裡的人性,好吃又懶做,自甘墮落就行了。
但如果一味放縱本性,就會讓自己在現狀中不斷沉溺。
路遙說:「你在人群中看到每一個耀眼的人,都是踩著刀尖過來的。
你如履平地般的舒服,當然不配擁有任何光芒。 」
人一旦習慣受本性驅使,就永遠無法逃避底層的困境。
唯有和人性逆著來,才能實現人生的逆襲。
2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總統林肯年少時,曾在老家的農場裡耕地。
然而,他遇到了一個相當頭痛的問題──耕牛總是懶洋洋的,不願意耕作。
這讓林肯感到無可奈何。
但有一天,耕牛突然變得異常活躍,迅速犁完了地。
林肯對此感到十分困惑。
經過一番觀察,他終於發現了原因——
原來是幾隻巨大的牛蠅在牛背上叮咬,迫使耕牛不停地奔跑。
這就是心理學上廣為人知的「牛蠅效應」 。
耕牛因為有惰性,所以需要牛蠅的叮咬才能前進。
人亦是如此。
如果我們不逼自己一把,就很容易在舒適圈中停滯不前,失去進取心。
那些悟透生活本質的人,都懂得對自己下狠手,逆著人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段時間,娃哈哈總裁宗慶後過世。
很多人都知道,宗慶後身家數億,但鮮有人知他成功背後的故事。
1945年,宗慶後出生於江蘇徐州。
顛簸的時代,使他無法完成學業,只能早早出來賺錢養家。
為了生存,宗慶後開始在大街小巷討生活,賣過爆炒米,也烤過紅薯。
但這些並沒有改善他的生活。
後來,宗慶後參加了「上山下鄉」運動,做些挖溝修壩、拉土堆石的活計。
為了出人頭地,他付出了比旁人多十倍的艱辛。
當別人在休息的時候,他總是不停地工作;
當別人在睡覺的時候,他常常在晚上跑出去偷偷工作。
他說,自己不願過那種永遠「匍匐在地的日子」。
終於在1987年,42歲的宗慶後得到了一個機會——
承包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主要業務就是賣冰棒和汽水。
為了使公司進入軌道,宗慶後幾乎將自己“當成牲口來用。”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貨搬到冷藏庫,然後蹬三輪車送到客戶處去,隨後又迅速回到公司處理業務。
周而復始,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彼時同儕都在家中與妻兒共享時光,宗慶後卻咬牙奔波在烈日之下。
終於,在幾年後,宗慶後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他的人生也迎來了華麗的逆襲。
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向下的本性──貪圖安逸、得過且過、沉迷舒適……
若是一味縱容本性,命運就會在不斷的自我滿足中,急劇下滑。
但真正的強者,之所以能夠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完全得益於他能和自身的人性做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