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和親家交往時,做到“三不動”,關係會越來越好
而表哥也覺得自己夾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左右為難:求他媽“放過他吧”,舅媽覺得兒子沒良心;讓妻子忍忍,妻子責怪他“媽寶男,沒擔當”。
最後,表哥只能全盤接受,在沉默中枯萎。
表哥天真地以為這樣就沒事了,結果這事被表嫂的父母知道了,兩位老人直接殺到家裡,對著表哥就是一頓批評教育:我家孩子在家裡也是寶,不是來你家給你當傭人的…
這下好了!兩個年輕人還沒咋樣,兩家老人先鬧起來了,誰都覺得自家小孩受了委屈。小兩口夾在中間,感覺這隻雞飛狗跳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
最近開播的電視劇《小日子》裡也有相似的橋段,陳曉扮演的朱勁草與童瑤扮演的顧茉莉這對小夫妻相當甜蜜恩愛,奈何雙方父母喜歡刷存在感,各種干涉、介入小兩口的生活。
於是小兩口決定衝出父母的包圍圈,尋求個人空間和家庭和諧的平衡,他們採取終極大招:離婚!
看似離婚後爸媽各歸各位,誰也甭管誰,擺脫束縛開始“離婚愛情”,但這一諸葛亮看了都要羽扇綸巾、哈哈大笑的“奇招”,其實挺讓人心酸——
愛情與婚姻讓兩個本來陌生的家庭產生連接,成為親人,而要維護愛情卻只能切斷這種連接,愛情和家人一下子站在了兩個陣營,成了敵我雙方。
電視劇的走向,大概率是最終家人們彼此理解,最終父母得到了教訓,孩子也體諒了父母,所有人回歸有愛的生活。
它用極限推導的方式,得到一個顛覆的道理:學會放手,是父母送給孩子最深的祝福。
來源:視覺中國
不動怠慢輕視之心
《你曾是少年》裡唱:
「你我來自湖北四川廣西寧夏河南山東貴州雲南的小鎮鄉村,曾經發誓,要做了不起的人,卻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某天夜半忽然醒來,站在寂寞的陽台……”
這個世界很大,等著我們去闖蕩,但有時也很小,只是一盞為某個人亮著的小燈,一個陪伴在身旁噓寒問暖的良人。
如果遇到這樣一個人,最終有幸成為一家人,可真是最難得的緣分,必須珍惜。
這種珍視不光是對眼前這個你熟悉的人的看重,也要尊重、理解對方身上你不熟悉的部分,尤其是那種「天南」和「海北」的組合,更要尊重對方的生活習俗。
同事小陳結婚後,婆婆一直期待能夠按照家鄉的習俗,在春節期間邀請小陳的父母來家裡作客,甚至早早讓兒子買好了機票。
然而,小陳的父母卻嫌麻煩不願意去。
男方覺得父母的好意被忽視,心裡很不舒服,而小陳則認為這只是小事一樁,沒必要放在心上。
小陳的父母可能也覺得自己有所怠慢,就打電話給親家,問問好,問問他們那邊的過年過節的習俗。
然而,每次對方熱絡解釋一番後,小陳媽媽就會以「我們這裡不這樣」或「我們覺得那樣更好」來回應。
一次兩次男方父母還覺得沒啥,一切為了孩子,孩子高興就行。但這種事發生的次數多了,老人的心也涼下來了,只能無奈表示:處不來就不處了。
你要說小陳的父母有啥壞心眼,那也是沒有的,只是少了點尊重。
對方看似只是在遵守一些毫無道理的繁文縟節,日子完全可以過得輕快一些,殊不知,這些習俗、禮節的背後是滿滿的誠意,是無法用言語傾吐的重視。
有時候不理解就別理性分析了,帶一顆熱絡絡的心去,就行了。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兩家合一家,不分你我他。
親家關係不僅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簡單聯繫,更是兩個年輕人共同步入婚姻生活的重要基石。
和諧、融洽的親家關係可以為子女的婚姻生活提供堅實的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相反,如果親家關係緊張或疏遠,不僅會影響子女的婚姻幸福,還可能給整個家庭生活蒙上灰色調,不是致命一擊,也絕對是慢性毒藥。
讓我們都學會經營溫馨、和睦的家庭關係,母慈子孝,承歡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