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一個家的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
知乎上有個問題:“什麼是家?”
有人說:“家就是你的歸屬感,心累了,有家人訴說;身累了,有地方可回。”
有的家庭,和諧美滿,其樂融融;有的家庭,一地雞毛,硝煙四起。
究其原因,才驚覺,無視親人是種下的因,家庭不睦是結下的果。
原來,拖垮一個家的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無視。
無視父母的需求
我曾在綜藝節目《四大名助》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
一名女子和一對老夫婦吵得不可開交。
原來,女子是這對夫妻的獨生女,卻因為工作的緣故,很少有時間在家。
有一次,女兒回到家後,發現父母前前後花了20多萬購買保健品。
而母親,不只是好幾家保健品公司的高級VIP,還把銷售員認作了乾兒子。女兒非常氣憤,大聲指責父母被騙了。
但母親的一番話卻讓她當場愣住了。
“老了,我心裡想的是什麼?不是要你給我買多少東西,就是希望你能夠經常回家看看。”
聞言,女兒內心充滿了罪惡感。
正如一位老人在受訪時所說:
「我知道他們都是騙子,我買這些產品,不求有什麼效果。但我花這點錢,他們能陪我聊天,讓我開心,我覺得挺值的。我的孩子連騙我的時間都沒有。”
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閒時,我們提著大包小包去看望父母,還來不及閒話家常,我們就匆匆離去;
忙碌時,我們接通父母的電話,隨便敷衍上幾句,我們就匆匆掛斷。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忽略父母的需求。
父母成了沉默的代名詞,與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遙遠。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世界很小,只裝得下我們;
我們的世界很大,卻常常忽略了他們。」
如今,父母已老,陪伴和守護,是我們身為子女對他們最大的孝順。
來源:視覺中國
無視伴侶的付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李明接待過一位徐女士,她對先生滿腹怨氣,嚷著要離婚。
在她眼裡,先生是個甩手掌櫃,不管孩子,不做家務,更不懂製造浪漫讓自己開心。
李明反問她:“那你先生沒有為婚姻做過一丁點努力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李明的耐心引導下,徐女士發現,孩子教育、家庭生活等的開支大都是先生在支付,只是她一直忽視了先生在經濟方面的付出。
而且,以前每次先生做家事後,她總是百般挑剔。這種過度索取,讓她與先生越來越遠。
幡然悔悟的徐女士不再抱怨,她開始肯定先生的付出,總是發自內心地誇讚對方。
徐女士驚訝地發現,先生變勤快了。
不加班時,他主動輔導孩子作業,週末還帶孩子爬山、踢球。
李明說:
「因為被尊重和肯定。
如果你沒有回饋他的付出,他會用'累'來展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
如果對他的累也視而不見,你越抱怨,他就越防禦性攻擊,最後什麼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