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

中年以後,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
2023-10-24 檢舉

 

管好自己,行止有度。

梁實秋曾說:

「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能做的事。」

人到中年,歷經歲月磨難,嘗遍生活苦甜。

對人生有了更通透的認識,更深刻的感悟。

逐漸明白想要過得舒心,就得學會約束自己: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

 

01

不多言,禍少。

古人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多嘴多舌,容易招致禍端,給自己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一天,一位當年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的夥伴求見。

這位夥伴見到朱元璋,高興得手舞足蹈。

馬上滔滔不絕地回憶起兩人當年一起給富人家放牛的事。

 

還講起一起偷豆子的經歷:

「有一次,我們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

結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而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子吃,不幸被紅草根卡住了喉嚨,差點兒連命都丟了……」

文武百官面前,這種糗事竟然被道出。

於是,他喝令左右:「哪裡來的瘋子,來人,快把這個滿嘴胡言的人拖出去斬了!」

就這樣,這位多嘴的人丟了性命。

「心無遮攔是坦蕩,口無遮攔是禍端。」

管不住嘴,最後只會禍延己身。

 

做人,不多嘴,才能禍少,不多言,日子才能安心過。

王陽明曾遇一位聾啞人,這位聾啞人因為口不能言是非,耳不能聽是非,

生活中便少了許多糟心事,日子過得很是自在快活。

王陽明因此深受啟發,寫下「話多事多,麻煩也多。道德在行,不在言說。

說人是非,一句也多」六句話,用以警醒自己不說人非,少言修心。

《格言聯璧》有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中年以後,管住嘴,不道人短,不言人過,是一種高級的修養,也是一種智慧的處世之道。

 

02

不多事,省心。

《弟子規》有言:「不關己,莫閒管。」

跟自己無關的事,不隨便干涉,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

殊不知,不拿自己當外人,硬生生地插手別人的事情,不僅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還容易引火燒身。

崑劇《獅吼記》里記載過一個關於蘇東坡的故事。

 

有一次,蘇東坡與好友陳季常攜妓春遊。

蘇東坡看不過眼,對柳氏曉以婦道,說她沒有所出,應該讓丈夫納妾,成其美事。

柳氏聽了氣不打一處來,拿著棍子向蘇軾追打,嚇得他狼狽而逃。

別人的事情,尤其是家事,倘若與自己沒有瓜葛,就不要去隨便干預。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你以為的為別人好,別人未必覺得好。

看過一個關於《西遊記》的段子: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