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著急

司馬懿: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著急
value101 2023-08-23 檢舉

 

越焦慮就越容易急功近利,而越急功近利就越容易偏離本心,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反倒不如靜下心來,穩住心緒,方能摒棄雜亂,沉重應對萬難。

 

曾國藩初入京城,在官場沉浮,經常有浮躁之氣。

 

他便向理學大師唐鑑請教,唐鑑開出的藥方是一個“靜”字:

 

“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聽後,曾國藩醍醐灌頂,於是每天都修習靜坐功夫。

 

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也從靜中獲得。

 

再遇到重大事情時,他不再急躁草率行事,而是點香靜坐,經三思後再拿主意。

 

後來他做湘軍統帥,帶兵打仗,更是以靜字自製。

 

尤其在軍事艱難、生死攸關時,曾國藩都會獨自到靜室中,瞑目靜坐一會兒,先讓自己靜下心來,待心明神定了,再做出正確決策。

 

正如他所了悟到的:“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

 

人只有靜下來,心思才能清明,思考才能深刻精微,處理事情便能從容不迫、省心省力。

 

若非做到了泰然處之、穩中求進,怎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唯有不著急,才能冷靜應對,不被突發的事件沖昏頭腦,也才能撥開眼前表象,利於快速找到解決方法。

 

正如古人警言:

 

“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冷靜安詳,為處事第一要法。”

 

遇事緊張慌亂,就難成大事,因為缺了“靜”和“安詳”的智慧。

 

然,每遇大事必有靜氣,靜則神明,疑難冰釋。

 

若習得“靜”之智慧,世事皆可撥開迷霧、迎刃而解,人生方能得穩妥,得順當,得喜樂。

 

 

國學大師齊善鴻曾說:

 

“著急是人生命中最錯誤的程序,不要著急,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規律,著急也沒什麼用。小事不用著急,大事不能著急。”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要合乎規律,循序漸進地去生長,不急不躁地去經歷。

 

當然,如果你想要一個好結果,必然要在過程中強準備,蓄力量,耐心等待時機成熟。

 

春秋時期,楚莊王繼位,前三年,他一心沉迷花天酒地,無心處理朝政,並立下牌令不允許任何人勸諫。

 

當政三年間,他沒有任何作為,朝廷百官都視他為昏君,紛紛為楚國前途擔憂。

 

大夫伍舉看到天下爭霸形勢對楚國很不利,心急如焚地跑到朝中覲見楚莊王,但他也不敢直說,就絞盡腦汁地給楚王出了一道猜謎:

 

“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

 

楚莊王笑語:“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何必著急?”

 

隨後幾天,又有多位大臣冒死勸諫:“大王啊,您再不管理朝政,楚國甚危矣!”

 

這時楚莊王發現時機成熟,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朝中大臣也早已瞭如指掌。

 

半個月後,他便大刀闊斧整頓朝綱,廢舊令,頒新令,誅殺庸臣,重用忠臣,全面勵精圖治。

 

一年後,他又親自帶兵征戰齊、晉、宋國,最終問鼎中原,稱霸天下。

 

楚莊王看似荒誕的三年,其實是蟄伏的三年:

 

三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豐滿羽翼;三年不動,是在運籌帷幄,決定志向;三年不鳴,是在觀察動向,謀劃策略。

 

松浦彌太朗的《慢慢變富》裡有這樣一句話:

 

“'等待'是一切的基本功,也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態度。我們應該將'等待'二字銘記於心。一個'等不了'的人絕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必著急忙慌的想著快速去贏,而是從容鎮定地慢慢來,要能等得起,就會等得到。

 

學會等待最為了不起,在那過程中耐得住煎熬、經得起考驗、也才配得上預期的成功。

 

好的人生是埋下種子,精心養護,靜待花開。

 

 

畢淑敏在《星光下的靈魂》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

 

太陽一點點升起,一點點落下;花一朵朵開,一瓣瓣地落下;稻穀成熟,都慢得很啊。”

 

不著急,慢慢來,花不逢時不會開,果不成熟不能摘。

 

緩慢而有恆,才是對自然規律最好的順應,也是對時間和過程最好的回應。

 

人生漫漫,不必急於只爭朝夕,堅持到最後才是真的贏。

 

願你我不著急,慢慢來,不慌不忙地把日子過得細水流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