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床不離七 棺不離八 桌不離九,啥意思?這裡面的講究可不少
說起俗語,很多人並不陌生,想必在生活中都接觸過。
早期的時候,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而俗語包含的範圍其實非常廣,就算是到了今天,不少問題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當然很多人也認為俗語上不得檯面,畢竟其不像對聯那麼文雅,其實不然。
自古就流傳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這句俗語出自明朝的工匠專著《魯班經》,一開始只是一句木匠的專業用語,後來發展到民間。
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短短12個字,卻是字字珠璣,處處蘊含著大智慧。
床不離七
首先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床不離七」,古人在製作床的時候,一般都有著嚴格的尺寸,
寬度都在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這裡的尺寸和現在做比較,分別是1.2米、1.5米和1.8米。
床的橫檔是七根木條,床的靠背也是七根,那麼古人為什麼如此在意「七」這個數字呢?
其實這句話大有深意,「七」其實有個同音字,就是妻子的「妻」,所以「床不離七」
也可以說成是「床不離妻」,古人認為,一張床上的兩個人,是恩恩愛愛最後能到走到
一起的夫妻,而我們要格外的珍惜眼前人,要真正做到相愛一生,所以這才真正是「床不離妻」了。
棺不離八
人在走後都要入館下葬,而棺材的尺寸也被定在了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