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學會用離開的方式,善待自己

林徽因:學會用離開的方式,善待自己
2023-08-12 檢舉

 

人的一生,會遇見很多人。

有些人出現,讓你在風雨漂泊里有了歸宿。

也有些人的出現,讓你的世界瞬間陰云密布。

面對后者,林徽因曾說: 「不需要再見,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如果某段關系讓你感到不安、脆弱,而你自己又無法改變的時候。

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1

命中無緣的感情,不必糾纏

人為什麼痛苦?

答案無非九個字:忘不掉,放不下,輸不起。

就像金庸的小說《俠客行》里,梅芳姑愛上了石清,但對方早已有了心上人。

愛而不得的梅芳姑,自以為付出全部,就能換來對方的真心。

但糾纏到最后,得到的只有對方的冷臉,還有自己悲涼的結局。

成年人的感情,不是堅持就能得到結果的,到頭來也可能是虛擲時光。

 

如果兩人注定有緣無分,不如灑脫放手,還彼此一個自由。

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

彼時,徐志摩倜儻瀟灑,才華橫溢;林徽因更是氣質卓越,如同落入凡間的精靈。

二人初相遇時,徐志摩感覺自己的內心「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

他很快為林徽因所傾倒,更用盡一切辦法希望能得求親近。

他時常邀請林徽因到康橋河邊散步,兩人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理想。

在徐志摩猛烈的追求之下,林徽因也不免動容。

可是,此時的徐志摩已經成家立業,是個已婚的男人。

當林徽因知道這個消息后,內心萌動的愛情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澆滅了。

她深深懂得,除了愛情,人生還要有道德和倫理的支撐。

 

于是,當徐志摩帶著滿心的熾熱,再度來到林府時。

林徽因遞給他的,只有一封無情的拒絕信。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時就是這樣:

縱使情深,奈何緣淺。

雖然有過瞬間的怦然心動,但無意義的拉扯始終換不來幸福的結果。

即便勉強在一起,最終也只是不斷地驗證一個錯誤的答案。

所以,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學會放手也并不是一種軟弱,而是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開始新的生活。

當緣分走到終點,果斷離開,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

 

2

 

三觀不合的友情,不必強求

有句話說:「朋友是需要交換觀點的人,而不僅僅是交換感情。」

很多友誼的結束,不是因為距離,也不是因為時間,而是源于三觀的差異。

1925年,林徽因在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碰巧遇見了冰心。

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引為知己。

 

她們相約游山玩水,野餐聚會,言談之間更是惺惺相惜。

然而,短短幾年的時間,這段友誼就迎來了破碎的結局。

回國之后,林徽因常常在家中舉辦文化沙龍,來訪者皆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文人精英。

每逢此時,才華橫溢的林徽因,總能夠針砭時弊,調動客人的談興。

這樣的舉動,在林徽因看來,不過是朋友間的正常交流。

但在保守的冰心看來,卻是嘩眾取寵、愛出風頭。

 

1933年9月,冰心在《大公報》上發表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

文章中,很多地方都對林徽因的行為進行了含沙射影的諷刺。

此文一出,外界嘩然一片。

面對昔日好友的嘲弄,林徽因始終未置一詞。

她托人給對方捎去一壇山西陳醋,此后不再理會冰心。

俗話說: 志同為朋,道合為友。

志不同、道不合,即便成為一時的朋友,也很難走到盡頭。

不如果斷轉身,總好過互相折磨。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