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value101 2021-09-16 檢舉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父母的不當言語,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疤,但會在他們的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創傷。

作者| 夏天

昨天,我剛吃完晚飯,就接到姐姐的電話。

姐姐在電話里火急火燎地說:

“大宇不見了!怎麼辦?我到處找,都找不到他。”

我問姐姐怎麼回事。

姐姐吞吞吐吐地說道:

“還不是因為學習的事,我說了他幾句,他不服氣地跟我犟嘴,我一生氣,就罵他,'我怎么生了你這麼個沒用的東西?'

 

哪知道他這麼經不起說,摔下筷子就跑出去了。”

聽完姐姐的話,我長嘆一聲。

姐姐每次都是這樣,明明心裡很愛孩子,卻總是用很傷人的話去刺痛孩子。

可是每次傷害了孩子,卻又從不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過: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時候,父母隨口而出的一句話,雖然不會讓孩子的身體留下傷痕,卻會在孩子的心上紮進一根難以拔除的刺。

那些被父母刺傷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看完下面3個故事,也許你會找到一些答案。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第一個故事,來自浙江11歲的男孩小波。

小波的學習成績很好,從來沒有出過班級前五名。

但小波的媽媽並不滿意。

她經常告訴小波:

“你只有成績好,才能讓別人瞧得起你。”

她對小波的要求很嚴苛,經常因為一點小錯,一點退步,就氣急敗壞的責罵、責罰小波。

前段時間,媽媽在監控裡看見小波在家玩了半小時手機,氣不打一處來。

她回家大罵小波“不爭氣”、“只知道玩”,併罰他在院子裡跪了2個小時。

誰都沒有想到,這竟成了壓倒小波的最後一根稻草。

小波決然地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

信中寫道:

“媽媽,我走了,請你不要找我。

 

我知道我是個廢物、窩囊廢、累贅,這些年讓你生氣不是一天兩天了。

 

放心吧,我走的時候會帶上書,會好好學習,還會收集一些素材寫作文,不要找我,我會自己回來的……”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字字讓人心酸。

一個只有11歲的孩子,本該是一個自信陽光、朝氣蓬勃的少年,現在卻親口承認自己是個“廢物”、“窩囊廢”和“累贅”。

一個本該在父母身邊被寵愛的孩子,現在卻戰戰兢兢地想要逃離父母,還不忘懂事地安撫父母,告訴父母,“我不會忘記學習的。”

想起我曾經看到的一句話:

“一個懂事的孩子,不會忘記愛你,但卻會忘記愛自己。”

媽媽對他的每一句責罵,雖然沒有讓他的心裡燃起仇恨。

但媽媽曾說過的每一句難聽的話,都在他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讓他的內心脆弱、自卑、迷茫、無助、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讓他覺得自己不配被愛,徹底喪失了對未來的希望和熱情。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第二個故事,來自一個14歲抑鬱症女孩。

女孩就讀於全省排名第一的重點高中, 父母對她的期望很高,只要女孩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就不斷地否定她、要求她、指揮她。

高中住校後,女孩因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經常跟同學發生爭執。

女孩打電話跟媽媽求助,訴說自己被孤立,被欺負。

媽媽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孩子,了解真相,而是開始潑她冷水:

“怎麼不孤立別人,就孤立你呢?”

有一次,女孩媽媽接到班主任老師的投訴,回過頭來把女孩狠狠地臭罵了一頓。

“跟每個同學都搞不好關係,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你能不能好好反思一下你自己!”

後來,女孩再也沒有跟媽媽打電話傾訴過,但她的狀態卻越來越差:

她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她總是無意識地摳自己的手指,摳得指尖遍布傷口,她開始拒絕跟媽媽溝通,她總是一個人在深夜痛哭。

直到有一次,女孩對媽媽說自己站在教學樓上就想往下跳時,女孩的媽媽才慌了神,趕緊帶女孩去看醫生。

可是,當醫生確診女孩得了中度抑鬱症時,女孩的媽媽沒有關心女孩的病情,反而失望地責備女孩:

“我們付出這麼多把你培養進這麼好的學校,你怎麼那麼讓人不省心?”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這一次,女孩徹底對媽媽寒了心。

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在日記上寫下“我恨媽媽”,然後安靜地吃下了一整瓶安眠藥。

武志紅老師說:

“家是港灣,愛是退路。”

孩子最深的情感需求,就是感覺到被愛。

每一個孩子都把父母當作自己最親近的人,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寵愛、理解、和包容。

而父母對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視,父母對孩子言語間的冷漠,不僅會讓孩子寒了心,再也不信任父母,更會把孩子逼到死角。

那些不以為意的責備,那些脫口而出的抱怨,就像一把把尖刀,徹底斬斷了親子關係的連結。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第三個故事,是一位少年殺人犯的故事。

男孩12歲的時候,父母離異。

從那之後,他開始跟著媽媽生活,可媽媽卻經常辱罵他:

“你怎麼不去死?

 

你就是豬腦子、沒用的廢物,是個人都比你強。”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媽媽一次次的羞辱、否定、諷刺、挖苦,讓男孩的內心充滿了憤怒和羞恥。

他的內心深處開始認同:

自己真的就是一個廢物,真的一無是處。

直到有一天,他無法排解自己內心的痛苦,就拿起一把刀,瘋狂地捅向了比自己更弱的人。

有些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他終究還是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