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的這1種好,一定要警惕

伴侶的這1種好,一定要警惕
value101 2023-03-21 檢舉

 

最近和朋友A聊天,她提到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她和男友在一起6個月了,對方各方面都做得很好:

溫柔有耐心,準時來接送上下班,早晚報備給足安全感,過節過年會準備禮物,堪稱完美男友。

但她始終有一種“和假人談戀愛”的感覺——

他太好了,脾氣好、性格好、能力強、外貌也很對胃口。

 

但就是這種“好”,讓A覺得不自然。

受對方影響,在這段關係中,A也習慣性展露更好的一面,不太敢把真實的自己放出來。

A說:“感覺我們像在合謀一場表演,兩個角色在演一出劇本。”

沒有缺點的愛人,似乎並沒有想像中讓人愉悅,反而多了一層緊繃。

在關係中,我們真的需要刻意維持美好人設嗎?

為什麼有的人,會下意識掩蓋缺點和脆弱。

 

 

01 越完美心理距離越遠

熱戀期的戀人們,總是戴著一層玫瑰色濾鏡的。

會產生一種積極錯覺(positive illusion),總是看到更好的對方,甚至比對自己的評價更為積極。

而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也會變得刺眼起來。

“愛一個人的,首先會感到自卑”。

這就是為什麼,戀人們總希望在愛情開始時展示“更好的自己”。

朋友阿佩,就正在被“更好的自己”所困擾。

情人節那週,阿佩見男友遲遲沒有規劃,便不經意提起:“週二是情人節唉”。

男友從手機裡抬起頭,回答她:“那天我要加班哦,會很忙的,可能過不了了”。

 

阿佩內心分裂出兩種聲音:

一種是真實的她:“第一次情人節都不過,是不是不在意我?”

 

另一種則是“應該”的她:“我得相信他,不要作,讓他安心去工作。”

阿佩心中升起了很多懷疑,她想:

他真的去加班了?還是和誰過節去了?為什麼不多解釋一下?

又猛然想起男友對自己的評價:

“我最喜歡你的一點,就是情緒穩定,不會找事兒。”

就這樣,儘管腦海裡上演了一場出軌大戲,隨時想發作,但她依然維持了表面的平靜。

 

她不敢情緒化,不想讓對方覺得自己太敏感、易怒。

阿佩非常糾結,一面苦苦維持“情緒穩定”的完美女友形象,一面害怕男友只是喜歡那個虛假的自己。

想著想著,更加不敢暴露自我了。

一段關係開始時,我們都會採用一些印像管理策略。

戀人們,最常使用逢迎討好(ingratiation)的策略。

比如花更多的時間打扮、吃飯時更注意形象、笑的時候不太大聲、裝作更有包容心。

這並不是虛偽或者矯飾,而是想要得到對方回應和認可。

 

每個人天然都有被“看見”的需求,希望內心最真實的部分被發現,並且被確認和接納。

童年時期,如果真實的內心世界被父母看見,對自己的評價與外部的評價一致,我們的“自我”就會更加牢固,敢於展現真實的部分。

如果得不到足夠的肯定,在日後的關係中,就會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因為不確定會不會被接納。

就像阿佩,男友只看見她表現出的“情緒穩定”,但沒有察覺到她背後的糾結和脆弱。

這部分的她沒有被看見並且認可,被她壓抑在內心的角落,不見天日。

這樣的結果是,看似談了一場甜蜜的戀愛,但其實只是在扮演一個“好女友”、“好男友”的角色。

甚至沒有給對方,真正認識自己的機會。

 

02 自我暴露,是持久關係的基礎

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中,提到過一個心理實驗——

參與者與一位陌生人配對,任務是向對方透露越來越多的個人感受,比如尷尬、羞恥、遺憾的經歷。

在45分鐘的深入交流後,研究者發現:

相比於淺顯的閒聊來講,透露信息越多的兩個人,會更喜歡對方。

向他人展現個人信息,進行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的程度,是親密關係的衡量指標之一。

一對能在對方面前真實展露缺點的伴侶,也許不完美,但心會靠得更近。

 

朋友小妍經曾和我們說起,感覺自己“完全被接納”的時刻。

在關係裡,小妍是個“包袱很重”的人。

男友一句:“就喜歡你安靜看書的樣子”,她便把大大咧咧的自己藏了起來。

對方不喜歡自己的小粗腿,於是再也沒敢穿過牛仔褲。

就這樣,小妍一直戰戰兢兢地維持著“完美女友”的人設。

直到有一天,工作不順心,遇到領導的訓斥,小妍關了手機,把自己悶在廁所裡痛哭。

脆弱、無助、情緒化.......這些“見不得光”的東西,噴湧而出。

男友見聯繫不上小妍,便趕來家裡。

著急忙慌地,從廁所裡把她“撈”了出來。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