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親密的關係,越會做這一件無聊的小事

越親密的關係,越會做這一件無聊的小事
value101 2023-03-21 檢舉

 

“你要看我和他的聊天記錄嗎?”

我把頭從牛肉麵裡抬起來,看著面前的小胡。

她眉毛擠在一塊兒,看來真的不開心。

小胡是我認識的人中話最密的一個,就像一枚行走的喇叭,在姐妹群裡播報人間日常。

 

“園區的貓懷孕了,肚子橫出來。”

 

“雲好厚,像奶蓋。”

 

“隔壁同事換香水了,很好聞啊!”

最近小胡戀愛了,按照往日慣常,她的這些碎碎念,應該轉移給男友才對。

可這次,好像怎麼都沒法做到。

翻看他們的聊天記錄,幾乎都是“我到了”、“馬上下班”這樣的功能性話語,非常枯燥無趣。

 

 

愛“講廢話”的小胡,被困在這段“沒話說”的戀愛里,非常苦惱。

小胡很好奇:

戀愛中,“沒話聊”算是問題嗎?

該怎麼和伴侶“有話聊”呢?

 

01 說廢話,也是一種技能

“有話聊”的戀愛,是怎麼樣的?

之前去另一個朋友家吃飯,她和男友一起下廚。

兩人一個處理雞肉,一個準備配菜,做一道大盤雞。

他們在一起第五年了,還是說不完的話,從進廚房那一刻起,對話就像擰開了的水龍頭,流了出來。

仔細一聽:

“你看這個雞,身材是真的不錯,感覺舉過鐵。”

 

“哈哈哈,想起生物書上的金剛芭比。”

 

“茴香要不要放?八角、桂皮.......想起我媽做的紅燒肉了。”

 

“哈哈記得你說,小時候不吃飯,被你媽追著滿巷子跑。”

有一搭沒一搭的,全是“廢話”。

話語就像散落一地的彩色珠子,在廚房亂蹦,讓本來沉悶的勞動變得有趣起來。

 

 

簡簡單單做個菜,話題就可以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沒有邏輯,沒有目的,說話本身就是一種放鬆。

當時看著他們的背影,我都覺得特別幸福,不忍心打破。

加蘿爾弗來明在她的《沒話找話指南》中提到:

 

與就事論事的聊天相比,閒聊並不是為了滿足知識層面的需要,而是幫助建立一種“歸屬感”。

能講廢話的伴侶,給彼此構建了一種“什麼都能聊”的氛圍。

你會在什麼樣的人面前無話不說呢?必然是那個讓你感到安全的人。

 

小胡也試過和男友閒聊天,但每次都聊不下去,感覺兩個人之間隔了一層厚壁。

比如,小胡穿了一件橙色的衛衣,上面的印花很特別,她興高采烈地拍給男友,問好不好看。

對方的回答讓人直翻白眼:

“根據色彩搭配的理論,你皮膚偏黃;

 

穿同樣暖色的衣服會顯得更黃了,而且這件的飽和度太高。”

很明顯,男友並沒有聽懂小胡的需求——

穿新衣服,很開心,我希望和你一起分享這份開心,至於是不是真的好看,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本來想閒聊天,對方卻真的上綱上線。

閒聊更注重情緒的流動,“情感第一,話題第二”。

而小胡男友這種“就事論事”的回答方式,沒有對對方的情緒做出回應,

只是對內容本身做出應答,給人一種“和機器對話”的感覺。

不習慣說廢話的人,可能更加關注談話的內容層面,讀不懂氛圍和語境。

 

 

會不會聊“廢話”,關乎一個人的“應答性”(responsiveness )。

它指的是對別人表現出興趣、關注和支持的能力。

當一方興高采烈地說“快看看,好看嗎”時,有應答性的人,能結合場景做出判斷:

“她不是真的問我好不好看,是想讓我支持她的眼光,誇獎她呢。”

“應答”是一種理解、確認、關心:

我看到你的感受,在意你的感受,然後再作出回應。

 

02 沒話說,可能是不敢說

小胡被男友吸引的點是,很擅長深度交流,對專業領域的內容很有見地。

從能源革命聊到金融改革,一個人就能完成一整場談話。

熱戀時,小胡特別為之傾倒,每次宛如迷妹,眨巴著眼睛聽對方科普。

時間久了,就越來越不對勁:

對方只有在談到“有用”話題時,才有表達欲;

 

對於生活瑣事,則是吝嗇分享,整個戀愛很不接地氣。

後來,小胡跟男友回了一次家,在餐桌上,她漸漸理解了男友如今的狀態。

加上小胡,一共四個人吃飯。

大家都悶頭往嘴裡塞東西,整個客廳安靜地只聽鐘錶滴答聲。

 

 

後來,他父親發話了:

“最近,工作怎麼樣,和領導相處還好吧。”

男友“嗯嗯”了兩聲,“還那樣,沒什麼變化。”

輪到他母親問小胡:

“你現在是做什麼工作的,忙嗎?”

小胡嚥下一口紅燒肉,臉漲紅了,開始介紹起自己的職業。

整頓飯吃得嚴肅且乏味,與其說是聊天,不如說是信息蒐集,任何“沒用”的事情,都不會被提及。

想到自己家熱熱鬧鬧的餐桌,媽媽開心地分享新研發的菜品,爸爸回顧昨天的球賽,小胡不免替男友難過起來。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