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三十,三不要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有句台詞:“三十歲之前看數量,三十歲之後看質量。”
步入中年,想贏得高質量的生活,就像打造一尊完美的雕塑,總需要我們在取捨之間做抉擇。
三十歲以後,我們可以選擇:心素至簡,在歷練中勤懇不怠;人淡如茶,在喧囂裡淡定從容。
同時,也該卸下:盲目比較、假裝努力、沉溺空想的負累。
唯有如此,方能活出輕鬆快意的人生。
不盲目比較,一切盡心而已
作家馬歇爾有句名言:“與別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
因為比來比去,人的內心逐漸被日益膨脹的慾望佔領,幸福與滿足便沒有了容身之地。
在曾經橫掃多項國際大獎的美國短片《鄰居的窗》中,主人公的故事形像地詮釋了這一點。
影片中一對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的第三個寶寶,然而家中不僅沒有增添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反而多了一份夫妻爭吵的日常。
原來,他們對面的樓層,正巧住著一對年輕夫婦;他們親暱甜蜜的樣子,讓女人十分羨慕。
在她眼裡,女鄰居不用做家務、帶孩子,還能經常和朋友開懷暢飲、縱情享樂;反觀自己,照顧兒女、收拾家務,整個人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一邊是鄰居的灑脫浪漫,另一邊卻是自己的瑣碎無奈,反差如此強烈,讓女人對生活絕望透頂。
久而久之,夫妻間心生嫌隙,二人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
但突然有一天,對面樓層的年輕男子因病去世了。
女人試圖安慰年輕女鄰居,不料年輕女鄰居卻說,自己和丈夫一直很羨慕他們一家五口的生活,她和丈夫也會窺視他們其樂融融吃晚飯的情景。
女人聽後震驚不已,原來自己厭倦的生活,卻也是別人羨慕的樣子。
很贊同一句話:“人生之累,累在心;心之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來自攀比。”
生活中,越愛比較,內心就越發空虛;如果只顧欣賞他人的風景,自己便只能活在煩惱裡。
要知道,世人皆有悲歡。總是一味比較,不過庸人自擾。
成年人的世界是:不與他人比,才能好好過自己。
人生的幸福,不是活得像別人,而是努力過後活得更像自己。
餘生,放下攀比、接納自己,生活才會光彩熠熠。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常聽到一句很勵志的話: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可遺憾的是,許多人高喊口號加入“努力大軍”,最後除了感動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許多人眼裡,菲兒是個上進青年,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她好像永不疲倦、從不停歇。
工作中,為了能掌握多種技能,自己廣泛涉獵,線上搜各類教學資源,線下報各種培訓班。
她每天第一個來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甚至週末還常到公司加班。這份勤奮,也得到了同事的認可和讚揚。
然而,經過十年的職場打拼,公司中卻沒有她的“半席之地”,生活也沒有絲毫水花。
但熟悉菲兒的朋友最清楚,她的努力只是感動了自己。
她學了不少技能,但對於知識的要領不過是淺嚐輒止、囫圇吞棗,導致她對於安排的工作難以勝任,四年內換了三個職位。
工作中,其他同事下班前就完成的工作,她卻偏偏拖到下班後,甚至週末沒事也要到公司,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工作態度。
可生活不會輕易被矇騙,當周圍人已經家庭事業兩全時,菲兒依舊沒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生活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不禁想起爾維諾說過一句醍醐灌頂的話:
“這些年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自我感動。人生難免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誠然。
偽裝的努力和勤奮能感動自己,但結果不會陪你演戲,生活從不會因為感動而將成功饋贈與你。
恰恰相反,成功的果實永遠屬於頭腦清醒的實干家。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追求“面子功夫”, 他們深知:
用“忙”欺騙別人,實則是搪塞自己;渾渾噩噩度日,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
人生下半場,少做一些“假動作”,多下一些“真功夫”,如此,才能收穫生命最好的饋贈。
不沉溺空想,行動才有答案
電影《白日夢想家》中,主人公米蒂是一名雜誌攝影編輯。
長久以來對工作的不滿和厭倦,讓本就處於中年危機的米蒂更加想要逃離。
而他自我調節的方式就是進入內心世界,在他的白日夢裡總是幻想自己是英雄、冒險家,他想成為了不起的存在,贏得心上人的愛慕。
但是,現實中的他卻一直沒有行動起來,反而繼續消磨時光,平淡無趣地度日。
直到有一天,公司要被收購,最後一期雜誌封面的底片卻不知所踪。
唯一補救的辦法就是找到底片的原創攝影師尚恩。然而尚恩是個冒險的狂熱愛好者,為了找到他,米蒂踏上了尋找底片之旅,而這場旅行也使他徹底蛻變。
在旅程中,米蒂穿越了格陵蘭島、跨過了喜馬拉雅山、目睹了火山噴發,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最後得知原來一直尋找的底片就在他錢包裡,只是他沒有發現。
種種經歷讓他感慨頗多,也讓他真正體驗了昔日幻想中的情景。
此時此刻,他才明白:真正的冒險比白日夢更加浪漫,只要你勇敢地邁出腳步,那就有可能實現夢想。
因此當他拿到最後一張底片時,他坦然地離開了公司。
他寫好簡歷重新找工作,並勇敢地向心上人告白,最後收穫了甜美的愛情,美滿地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每個人都會做“白日夢”,但若只是大腦空轉而行動不足,就容易陷入思前想後、猶豫不決的人生狀態。
人與人的差距就在於:有的人只望著空中樓閣浮想聯翩,而有的人已經將空中樓閣搭建進了真實生活。
現實來不得半點虛假。沉溺於空想,生活便會敗北;唯有行動,凡事才有答案。
人活一世,既要有夢想家的浪漫,也要有實干家的魄力。
一個人最大的清醒,是及時叫醒自己。唯有如此,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步入三十歲之後,有所建樹、有所責任,這是中年的理想狀態。
在這個年齡段,要調好內心、找准方向、用好力氣,才能找到餘生的意義和答案。
不盲目比較,內心知足,方能享受當下幸福;不假裝努力,保持清醒,才能實現逆風翻盤;不沉迷空想,付諸行動,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餘生,學會捨掉不必要的,擁抱更值得的,人生便會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