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敗給了“門檻定律”?

豆瓣上有人問:人生是什麼?
留言區有一個富有哲理回答:
人生就是不停地推開一扇扇門,跨越每一道門檻。
所謂門檻,跨過去是門,跨不過去才是檻。
而真正決定我們人生走向的,是我們面對“門檻”的態度:
縱然被門檻絆倒無數次,也要堅持不懈,最終跨過一道道門檻。
人這一生,跨過這三道門檻,就足以掌握命運。
有句話說:如果你自己沒有價值,你認識誰都沒有用!
的確如此,當你的能力和人脈價值不匹配時,所謂的人脈都是無效社交。
想起電視劇《風吹半夏》裡的主人公許半夏。
為了結識人脈,她在交流會上熱情地和每位認識的人打招呼、送禮物。
可當她參與鋼鐵生意時,帶頭人的伍建設卻看不上她的資歷,嫌她公司太小,分給她最少的資源。
多年的摸爬滾打後,許半夏終於有了自己的宇宙鋼鐵公司。
而此時,伍建設的省二鋼正瀕臨破產,看到宇宙鋼鐵公司的實力,他又乞求許半夏能幫他一把。
之前瞧不起許半夏的其它公司,也主動找她合作,希望入股宇宙鋼鐵,賺更多紅利。
《助理建築師》中說:
人脈固然重要,都比不上自身實力更重要,因為實力才是交朋友的資本,否則即便有人脈也是白搭。
當你不能為對方帶來可觀的利益時,沒有人會重視這段關係。
一味地追求人脈,不如加強自身實力吸引更多有效人脈。
如同李尚龍說的那句:
如果你自己不強大,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他也曾希望結實更多人脈,以便有困難時能尋求幫助,可真正遇事時,還是碰了一鼻子灰。
很多人把經營人脈當作事業,卻不知最有價值的人脈其實是自己。
自身實力不夠強大時,攀附再多的人脈也無用。
想要跨越人脈的門檻,首先要提高自身價值。
只有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才會吸引更高質量的人脈。
曾看到有網友感慨:機遇太偏愛優秀的人。
有一個高讚回答說:被機遇偏愛的人都在時刻打磨自己。
深以為然,只有時刻努力的人,才有能力在機遇來臨時緊緊抓住。
主持人康輝說過,2006年他得到過一次主持新聞聯播的機會,那一次之後他就被換了下去。
一番沉思後,他明白只想這些負面的東西沒有用,重要的是:
當機會再次來臨時,自己有沒有能力真正的去抓住它。
於是,康輝決定不再胡思亂想,努力做好當下的事情,腳踏實地的打磨工作技能。
經過18個月的積累和沈淀,康輝的播音能力和主持氣場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當主持新聞聯播的機會再次來臨時,他用過硬的能力和專業素質,征服了身邊人和廣大觀眾。
不但真正坐穩了新聞聯播的主播台,還獲得了“金話筒獎”等多個獎項,成為主持行業內的標榜人物。
其實,被機會垂青的背後都是厚積薄發前的默默深耕。
如同一句話所說:機遇總是垂青於準備好的人。
每一個被機遇偏愛的背後,都是對自身的不斷磨煉和積累。
善於專注自己的人,更容易跨越機遇的門檻,實現更多個人價值。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工匠,一個整天夢想著發大財,想著把山貨賣成黃金價,卻從來不想付出行動,整天遊手好閒。
另一個工匠每天早出晚歸,做事勤快又踏實,每天想著怎麼把木材做的更加精緻又耐用。
十多年過去了,勤快木匠的技術煉得爐火純青,他高超的技能被一位城里人看到,倆人合夥開店賣家具,生意風生水起。
而夢想發大財的木匠還在原地踏步,依然做著美夢,生活沒有絲毫改變。
如果空有機遇,沒有真正的能力,一樣無法實現自身價值。
楊天真曾說:很多時候,一個人缺的不是機會,是能力。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個人能力越強,越能“創造”出更多機會。
想要突破機遇的門檻,唯有不斷深耕自己、沉澱自己。
只有不斷加強個人能力,才能在機遇來臨時穩穩的接住。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門檻高度。
若想突破更高平台的檻,唯有用實力去跨越。
實力越強,越容易在同平台中超越他人,突破平台門檻。
90後快遞小哥李慶恆,從事快遞分揀員工作5年多。
日積月累的熟能生巧,讓李慶恆練就了一個“特殊技能”:
無論快件上標的是城市、區號、郵編還是航空代碼,他都能準確無誤地進行分揀。
為了熟背這些信息,李慶恆經常走火入魔,一次一次地下苦功夫,直到背的滾瓜爛熟。
憑著這項“特殊技能”,李慶恆在省級技能競賽中,獲得了冠軍;
還被評為杭州市高層次D類人才,拿到購買首套房100萬的補貼和3萬元的車牌補貼。
工作實力的提升,不但讓他在快遞平台中做事游刃有餘,也給平凡的生活多增加了一層保障。
自身實力的強弱,決定平台門檻的高低。
工作中實現自我超越的人,更容易跨越平台的門檻。
表姐是位英語老師,剛開始教學時,會被學生各種的問題難住,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也不融洽。
後來,表姐開始關注當下孩子間流行什麼,抽空研究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代入自己中學時的想法。
慢慢地,她可以從容不迫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和學生一起聊最新潮的事物;
遇到青春期問題的學生,還能針對性地進行疏導。
工作能力的提升,讓表姐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教師,成為學生最愛戴的英語老師。
如果你也在工作平台中遇到很多煩惱,恰恰是你能力的缺乏。
只有懂得打磨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把平台的檻變成輕鬆而入的大門。
看過這樣一句話:
平庸的人躲避痛苦,優秀的人不怕吃苦,傑出的人自找苦吃。
願意不斷學習、吃苦的人,才有機會站在更高的平台。
專注工作能力提升的人,更容易突破平台門檻。
如此,才能在更寬闊的平台中,實現眾多人生希望。
能力夠了是門,能力不夠就是檻。
也許你的生活中經常遇到不同的檻,多半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如果當下你還沒有優質的人脈,沒有好的機遇,沒有更合適的平台;
那就默默深耕自己,日拱一卒,埋頭進步,總有一天可以跨過一個個檻。
未來的每一天,願你我都能在平凡的歲月中不斷精進,有能力跨越一道道檻,打開絢麗多彩的每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