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把自己調成了“冥想模式”

堅持冥想的習慣,
可以調身、調息、調心。
1982 年,喬布專門讓攝影師為他拍攝了一張照片。
照片中的喬布斯閉著眼睛,雙腿盤坐於地板上,進入了冥想狀態。
事實上,每當心煩意亂的時候,他都會選擇打坐靜思。
喬布斯認為,冥想,不僅可以讓人保持內心安定,還能給人以巨大的創造力。
通過冥想,讓他獲得大量靈感,甚至幫助他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作家肖文鍵說:
冥想是改善生活的一種自然而不費力的方法,也是一種使人獲得完美、和諧、精力充沛、發揮潛能的生活藝術。
世界越來越喧鬧,每個人都腳步匆忙,在疲於奔命中,深陷煩惱與痛苦。
很多時候,只有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活出真正的自我。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自己調成了“冥想模式”。
1
冥想,是保持專注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有過下列情況:
打開電腦辦公,只要手機一響,立馬丟下手裡的活,忙著聊天回信息;
想看一會書,結果還沒翻兩頁,就開始發起呆來,甚至打起瞌睡;
經常為一點小事分心,很難集中專注力,即使集中了也很快就走神。
注意力的渙散,不僅使我們白白浪費了時間精力,還讓自己焦慮不安。
《心理科學》雜誌曾作出一項結論:
通過冥想,我們能夠持續地將注意力專注在某物上,不會被他物,或自己的思緒分神。
籃球巨星科比剛進NBA的時候,經常容易分心。
在球場上,一個不留神,他就失去了防守注意力,被對手屢屢突破得分。
就這樣打了幾年,他的狀態非常不穩定,球隊成績也不理想。
2000年,著名教練菲爾·傑克遜,來到洛杉磯湖人隊擔任主教練。
第一次集訓時,傑克遜把全部隊員集合在一起。
來到訓練館,他讓科比和隊友們坐下,讓他們閉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去感受身體和地板的接觸,感受自己的呼吸脈搏……
經過這樣幾次訓練,科比宛如脫胎換骨,精神狀態越來越好。
此後每一場比賽,防守端他都死死盯住對手,不露一點破綻;
在進攻端,他也全身心投入,不放過任何一次得分機會。
憑藉冥想帶來的專注,科比在賽場大殺四方,最終率領球隊拿下了5個冠軍。
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無論對待工作還是學習,避免注意力分散,沉下心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提升專注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冥想中,進行“靜觀”。
所謂靜觀,就是把集中註意力在某件事物上,讓意識慢慢聚焦於一點。
屏蔽外界干擾,你才能修煉出遇事不躁的定力,和凝神專一的耐心。
有空常冥想,保持專注,你才能從一團亂麻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感受到存在的意義。
2
冥想,是穩定情緒的法寶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一個成年人,都有崩潰的時刻。
你一定也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中,感到過焦慮、抑鬱、失眠,甚至引發身體和心理的病症。
你也肯定掉入過情緒的漩渦,在失控之下,或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或失聲痛哭、恐懼無助。
作家尤瓦爾·赫拉利20多歲的時候,經常處於這種狀態。
那時候他即將畢業,白天要出門投簡歷找工作,晚上要熬夜寫論文。
面對諸多壓力,他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下,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每天都活在苦惱和焦慮中。
他曾經抱怨,也嘗試過利用各種學術工具去探索、去解構,但卻始終不得其解。
直到他經朋友建議,參加了一次禪修後,他才發現:
每次情緒失控,自己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憤怒對象身上,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為何生氣,也從未觀察過內心的真實感覺。
從那之後,每天他都抽出兩個小時,靜靜坐下來,感受自己的思緒蔓延。
在靜思中,他不斷地與自己對話,原本波動的情緒也隨著時間,逐漸平緩下來。
靠著日復一日地冥想,赫拉利很快就從崩潰中走出來。
之後他不僅順利畢業,得到了一份教職工作,還寫出了《人類簡史》等經典著作。
正如赫拉利自己所說:
冥想可以教會人們客觀地觀察身體感受,以及內心對其反應的方法,從而解開我們最深層次的精神模式。
心靜下來,我們才有深入地認識自己、觀察內心的可能。
當你被負能量環繞時,不妨試試閉上眼,只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
在自我的靜默中,徹底放空自己,祛除雜念,讓心休憩。
內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生活再多風雨,也能以一顆沉穩的心,從容處理。
3
冥想,是回歸自我的清醒
前段時間重溫《嚮往的生活》第三季,印象最深刻的,是隨地打坐的張鈞甯。
彈幕裡,有網友評論說:張鈞甯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冥想。
這話果然不假,隨手翻翻她的微博,很多都是盤腿冥想的照片。
有記者就曾問她:為什麼這麼喜歡做冥想?是可以永葆青春嗎?
張鈞甯笑了笑,講了自己的故事。
2002年,因為主演了電視劇《白色巨塔》,讓原本默默無名的她,一夜之間迅速爆紅。
成名後,她開始與各種人打交道,經常出席各種活動,還要應付大量邀約。
除了演戲,大部分時間,她都用來拍廣告,接代言,跑商演。
這種連軸轉的生活,漸漸讓她感到喘不過氣來。
很長一段時間,她的內心充滿空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
直到有一天,媽媽建議她報個瑜伽班,調理下自己。
在瑜伽老師指導下,她第一次嘗試了冥想。
通過打坐靜思,她開始認識到,名利覆蓋下的喧鬧浮華,永遠比不上內心的寧靜淡然。
與其在盲目追逐中身心俱疲,不如按自己的意願過好一生。
此後,她推掉了大量應酬,也不再追求拍片數量,而是回歸初心,在鏡頭前踏實演戲,認真塑造每一個角色。
正是這份清醒,使她的內心慢慢平靜下來,感到了久違的充實。
心理學家卡巴金提到冥想時,有這樣的形容:
“就像一杯水放在桌子上一段時間,泥沙沉澱下來,水就變清了。”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你來我往,不斷得到又不斷失去的過程。
現實與理想常常背道而馳,成功與失敗往往比鄰而居。
學會在安靜中沉澱,才能忘記表面的物質慾念,看清自己的本心。
在紛擾喧囂的世界,多給自己一點冥想沉思的時間。
不斷自我審視,過濾所有的躁動和雜音,才能安頓好身心,活在自己的節奏中。
4
作家梁龍蜀說:“堅持冥想的習慣,可以調身、調息、調心。”
那麼,該如何正確進行冥想呢?
印度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書》裡,記載了這樣一套方法。
首先,在開始冥想前,有幾步準備工作:
1.抽出半小時左右沒有急事纏身的時間;
2.找一個不易被打擾的地方;
3.穿著盡量寬鬆舒適;
4.準備香薰、蠟燭、音樂,依你的喜好而定;
5.不需要盤腿,坐在椅子上也可以,背挺直。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可以進入到冥想階段。
這裡介紹三種簡單有效的冥想方法:
1. 凝視法
準備一張白紙,從上往下,從大到小,用黑色墨水筆劃幾個圓點。
坐好,調整一下呼吸,用你的眼睛看最上面的圓點,注意放鬆。
暗示自己黑點變大了,且清晰入目。
凝視圓點,呼吸要盡量保持緩慢、悠長。
練到能很長時間一眨不眨地凝視這個黑點時,就換小一些的黑點繼續訓練。
這個訓練方法,可以集中我們的精神力於一個圓點,使圓點在我們的眼中、心中擴大,增強我們的意志力。
2. 觀察呼吸
呼吸一直在冥想中佔據重要的位置,練好呼吸,是進入冥想最好的方式。
吸氣的時候,腹部鼓起,有節奏地吸三口;
吐氣時,也要結合腹部的收縮,吐六下。
在這個過程裡,順著自己的呼吸,觀察氣息進入或者出去時,鼻孔的感受;也可以觀察腹部的隆起和收縮。
可以觀察氣息進入或者出去時,鼻孔的感受;也可以觀察腹部的隆起和收縮。
當你持續地觀察自己的呼吸,心就會平靜下來。
3. 聆聽聲音
當我們聆聽身邊的聲音,不去對聲音做分析,僅僅是聽,也是一種有效的冥想方式。
先要平靜下來,將意念集中在耳朵上。
然後打開一段舒緩的音樂,跟著旋律與節奏,慢慢放鬆自己的身體。
沒有音樂,可以聆聽鐘錶的滴答聲,或是傾聽窗外的鳥啼,乃至任何有節奏的聲響。
需要注意的是,在聆聽時,應端正坐姿,感受自己的呼吸。
隨著越來越沉浸,再逐漸將意念發散,最終達到忘我的境界。
正確的冥想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提高注意力,緩解生活壓力,獲得心靈的放鬆和愉悅。
▽
美國對沖基金巨頭雷·達里奧說:
“冥想打開了我的心智,創造出開放與自由,並且創造了平靜。”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冥想能夠提升我們的專注力與創造力。
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學會與自我對話,幫助我們調節生活,整理內心。
無論世界多麼喧囂,也要為自己騰出一方淨土,在冥想中不斷豐富自己。
點個贊吧 ,開啟冥想模式,做生活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