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磨練自己(深度好文)

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
“中國五千年,聖人兩個半。”
這兩個聖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是王陽明。
王陽明的一生波瀾壯闊,也歷經磨難。
他左手持劍,力挽大明江山;右手撫卷,創立心學大家。
正如王陽明所說,事上磨練乃真修行,否則終無長進。
一個成大器的人,須歷經三種磨練。
磨練心態
1505年,王陽明冒死上書,請求釋放被誣陷的好友,結果被貶貴州龍場做驛丞。
當時的龍場,處於萬山叢棘之中,瘴氣瀰漫,驛站也破敗根本無法居住。
王陽明只能在山洞邊的小山上搭一間矮小茅屋棲身。
雖遭遇困厄,但他沒有意志消沉,還安慰隨從,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
他白天開荒種菜,晚上打坐修心,才有了著名的“龍場悟道”,王陽明也因此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越是艱難時,越是修心時。
人若想成大器,就要經得起磨難。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寫:
“沒有低谷這個詞,所有的艱難不過是為了登頂所必經的上坡路而已。
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還在繼續,就是上坡。”
南宋詩人陸游五起五落,一生坎坷,也一生豁達。
一次屋頂瓦片被狂風掀掉,牆壁被大雨淋濕快要坍塌,家中無米揭不開鍋,他並無憂愁,反而即興賦詩:
昨夕風掀屋,今朝雨淋牆。
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
33歲入仕時,他因觸怒宋孝宗,被罷官回老家賦閒四年,期間寫下了千古名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平日最大嗜好,就是種花、賞花。
身處逆境,以此解憂。
正是這種豁達的性格,讓他成為詩壇最長壽的詩人,活到了85歲。
沒有走不出的困境,沒有爬不出的低谷。
人生如釀酒,只有等待,才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磨煉能力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任正非和北大畢業生的故事。
這個畢業生第一天入職華為,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組織架構等各項問題,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
他自以為獨到的見解,肯定會得到賞識和重用。
沒想到任正非看完之後說: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這個畢業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本領的時候,太自以為是。
其實,王陽明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
15歲那年,王陽明為穩定邊關建言獻策,寫了一封奏疏交給父親:
“我已寫好平安策,請轉交皇上,我願出關,討平韃靼。”
父親把奏疏一扔:“無知之極,狂妄之極。”
十五歲的王陽明,無論是資質還是能力,都不足以讓人信服,莽撞的行為非但不能成事,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
聽了父親的教訓後,王陽明從此心無雜念,苦讀兵法,二十六歲時就幾乎看遍了所有的兵書戰策。
人若想有所長進,功夫下得越深,根基就扎得越穩。
1957年,有出版社決定翻譯出版《堂吉訶德》,找到了楊絳先生。
為了翻譯好這部著作,48歲的楊絳開始自學西班牙語,每天抱著字典,從零開始,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啃。
就這樣苦學了四年,楊絳才徹底掌握了西班牙語,《堂吉訶德》譯本一經出版,便好評如潮,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翻譯之作。
有一句話說得好: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深耕自己。
磨煉思維
電影《教父》裡有句經典台詞:
“花一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你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作家豆豆在小說《天幕紅塵》中刻畫過這麼一個場景。
老九開了一家麵館,特色是祖傳手擀麵,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他向葉子農請教如何走出困境,葉子農建議他引進機器。
但老九不願意:
“手擀麵比機器做的面好吃,因為手工面傳統、地道、有味道。”
在老九的認知思維里,始終認為“機器面不如手工面”,就算手工面成本很高,他依然選擇請廚師做手工面。
但在葉子農看來,麵條好不好吃,不在於是手工的還是機器的,而是面的軟硬度、面皮的厚薄寬窄、面的結構,是由麵團的做工方式決定的。
這就是普通人與高手的思維模式差別。
最後將信將疑的老九,嘗試引進機器,沒想到生意漸漸火爆,成功翻身。
同樣一件事,不同思維模式的人做,結果注定大相徑庭。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思維模式。
明朝正德年間,朝政荒廢,加上土地兼併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各地盜賊蜂起。
南贛地區位於四省交界之處,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森林茂密十分便於山賊藏匿。
地方官府對此無能為力,多次圍剿始終難以根除。
這塊難啃的骨頭,最後落到了王陽明手裡。
到任後,王陽明並不急於剿匪,通過走訪了解到,沉重的賦稅讓很多年富力強的士兵迫於生計,做了土匪。
剿匪只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徹底解決南贛匪患問題得另想他法,最後王陽明想到了一個根治的辦法:教育,辦學校。
從思想上去教育民眾,然後改善當地的吏治、民生。
就這樣,王陽明徹底根除了南贛地區山賊出沒幾十年的難題。
真正限制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經濟上的貧窮,而是認知上的困頓。
思維的寬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
一個人的心態,就像飛機的發動機,為航程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
而能力,就是飛機的兩翼,提供升力和飛行的穩定性;
思維方式,就是操縱桿,掌控方向,始終翱翔在正確的路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