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才明白,親戚之間逐漸疏遠,原因多半是這幾點

人到中年,我才明白,親戚之間逐漸疏遠,原因多半是這幾點
value101 2022-12-07 檢舉

 

01

人到中年,懷念兒時的親情。

又到天寒地凍時節,當家裡備好炭火,圍爐而坐時,便如同回到了小時候。

難得的冬閑時節,爸媽不用成天忙碌在外,親戚們也會藉著雨雪天干不了農活的檔口,相互走動。

幾斤豬肉,或者一隻自家養的雞鴨,用乾辣椒和蒜苗炒香,做一大鍋,架起炭火爐灶,原汁原味的肉湯,鮮美無比,蘿蔔、白菜也最是新鮮,是最好的配菜。

男人們喝著酒,女人們聊著天,小孩們邊吃邊打鬧,那份獨屬於農村人的濃郁親情,便如同熱氣騰騰的火鍋,暖暖的。

那時候,親戚們的經濟條件都差不多,就算有人更有錢,有人更沒錢,但親戚之間的往來走動還是很多的。

且不要說各個傳統節日,就連過生日這樣的小事,兄弟姊妹之間也是要聚一聚的,手上提點禮物,再給一個小紅包,雖然,送來送去,誰都不會全盤收下,但就在一送和一換之間,親情如同門前的小河,涓涓不斷。

不管去誰家做客,主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將最好的飯菜端上桌,漸漸成為專屬於親情的味覺密碼。

不知不覺,自己成為了中年人,成為了家中的“頂樑柱”,卻發現,自己與親戚之間的往來,早已經不如兒時那般密切。只有過年時,才會禮節性地走動一下,至於平常日子,幾乎都是“各自安好”了。

親戚之間,漸漸疏遠,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之而來的,是親情的疏離。對此,人們雖有感傷,卻也不得不直面這個殘酷的現實。

其實,所有的漸行漸遠,都是長久的日積月累,原因也蘊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

 

02

“恩情”不忘,便會沖淡親情。

在《戰國策》中,記載了策士唐雎勸說信陵君的一段話。

那一年,信陵君通過魏王的愛妃如姬竊得虎符,殺掉將軍晉鄙,調兵八萬,在邯鄲城下大破秦軍,保全了趙國。

趙王不勝感激,親自到城門外迎接信陵君。

此時,唐雎對信陵君敲響了警鐘。

他說:“別人憎恨我,不可不知道;我憎恨別人,決不能讓別人知道。別人對我喲偶偶偶恩惠,不應忘記,我對別人有恩惠,卻不可以不忘記啊。”

眼下,信陵君成趙國的“救命恩人”,這是多大的恩惠啊。如今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就是對這種恩惠的感懷,希望信陵君能夠忘記自己所施的恩惠。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滿招損”的局面。

而事實很快證明,唐雎的提醒十分必要,且十分有益。

就在信陵君入城之後,趙王設酒以表感謝。還和平原君商議,拿出五座城封給信陵君,信陵君聽後,頓覺當之無愧,旋即流露出自滿的神色。有人就再次提醒他,不可自滿。

於是,信陵君立刻自己責備自己,好像很羞愧的樣子。以至於趙王陪他喝酒喝到暮色四合,也沒有把五座城的事說出口。

表面上看起來,信陵君出了力,還“婉拒”了唾手可得的謝禮,似乎很不划算。但他卻讓趙王保全了顏面,送出了一個巨大的“人情”,這份“不求回報”的恩惠,才是一段關係得以長久鞏固的基石。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