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這種話的人,千萬不能深交

常說這種話的人,千萬不能深交
value101 2022-12-07 檢舉

 

 

 

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身邊總有人堅定不移地說你不好,無論你怎麼澄清都沒用。

 

對方始終認定,你就是一個不好的人。

 

這時,我們會容易陷入到自我懷疑之中,認為是自己不好。

 

但我想告訴你:有時候,別人如何說你,反映的是他的內心

 

為什麼對方總說我不好?

 

最近,好友阿芬和我說起她的困擾。

 

兩個月前,她被調去了新的科室。

 

因為希望能盡快融入新集體,阿芬做事很主動,也很樂於幫助同事。

 

但沒過多久,意外卻發生了。

 

她與同事小D鬧了矛盾,對方一直說阿芬是個自私的人。

 

起因是,某天小D找阿芬幫忙處理一下手頭的工作,但那天阿芬剛好有事請假了,要提前下班,所以拒絕了她。

 

小D對此一直很在意,直言阿芬為人自私。

 

一開始,阿芬覺得自己沒幫上忙確實不太好,於是在後面的工作裡,經常向小D表示自己願意幫忙。

 

斷斷續續幫了兩週左右,兩人關係有了好轉。

 

阿芬心想:這下應該能改變小D對自己的看法了吧。

 

然而意外的是,某次阿芬因為自己的工作忙不過來,再一次拒絕小D後,小D又生氣了。

 

這一次,她不僅說阿芬為人自私,還說阿芬沒責任心、沒有團隊意識。

 

阿芬本來就是一個習慣反省自身的人,這樣的結果讓她更苦惱了:

 

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對方還覺得我自私呢?

 

是我做得還不夠嗎?真的是我錯了嗎?

 

但聽完阿芬的講述,我和其他朋友的態度都很一致:

 

從頭到尾,你並不自私呀,始終都很熱心幫忙,

反而是小D每次只考慮自己,還越來越得寸進尺,

她才是自私的那個啊!

 

在大家的提醒下,阿芬才慢慢醒悟過來,確信自己並沒有不妥的地方。

 

然而,留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困擾:

 

別人一直說自己不好時,試圖反復自證澄清,但都無濟於事,待力氣耗盡,便掉進自我懷疑的泥潭中——

 

我真的那麼差勁嗎?

 

但身邊人都清楚,事實並非如此。

 

 

別人怎麼說你,反應的是他的內心

 

在人際關係中,經常存在這樣一種情況:

 

別人覺得你不好,不是你真的不好,而是他自己不好。

但是,他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好。

於是,就將這個東西轉移到你身上,反复地說你不好,以此讓自己不那麼焦慮。

 

這個現象,就叫「投射」

 

投射,是人際關係裡非常普遍的心理現象。

 

在宋朝,蘇軾與好友佛印的一段趣事,就很好地詮釋了「投射」是怎麼一回事。

 

一次,兩人在一起打坐。

 

蘇軾看著佛印穿的黃袈裟,然後脫口道:我看你就像是一坨屎。

 

而佛印則保持平靜,沒有反過來罵蘇軾,而是說:我看你像是一尊佛。

 

蘇軾大喜,覺得是自己贏了。

 

然而回到家,小妹卻笑他其實輸了——

 

佛印因為心中有佛,所以才會看人像佛;

蘇軾因為心中裝的是屎,所以看人像屎。

 

兩人把彼此心中所想之事,「投射」到了對方的身上。

 

在人際關係中,這樣的「投射」,很常見。

 

其中,「負面的投射」 是最容易傷害關係的。

 

當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內心中某個 (陰暗的) 部分,就會無意識地將這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然後再猛烈攻擊對方。

 

就像小D,其實是她自己心中有自私的部分(認為別人有義務幫自己完成工作),同時又無法承認自己的自私。

 

於是就「投射」到阿芬身上,指責阿芬自私。

 

所以,從表面上看,這是兩個人之間的矛盾;

但其實,這只是小D個人的內心在發生鬥爭。

 

類似的事情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所以我們常會看到“賊喊捉賊”的情況。

 

比如我做諮詢時,遇到一位被PUA的女士。

 

她對男友無比關心體貼,可對方卻總嫌棄她為人強勢、說話傷人。

 

但在外人看來,明明她男友才是強勢、說話傷人的一方。

 

還有隨處可見的“鍵盤俠”現象。

 

在很多熱點新聞下面,總有一些人在發表挑剔、辱罵的言論。

 

這些人對背後的真相未必有詳細的了解,然而,他們在批評辱罵時,總是有一種斬釘截鐵般的語氣。

 

其實他們所說的,更多是自己內心陰暗面的投射。

 

像08年劉翔因為受傷,在奧運會場上退賽后,遭到了大量網暴。

 

即使今天回過頭看,劉翔在跨欄上取得的成就,也是頂尖水平,在整個田徑史上,能和他並論的人也寥寥無幾。

 

儘管如此,當年依然有很多人罵他。

 

認為劉翔一方面貪財,為了接廣告賺錢,疏於訓練,另一方面又很虛偽,明明跑不贏,還死要面子在跑道上“表演”。

 

這些鍵盤俠顯然並沒有深入了解劉翔的真實生活,他們也懶得去了解。

 

至於批評劉翔的“貪財”和“虛偽”,更多是鍵盤俠自己心裡有這兩個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投射」,是無法通過簡單的澄清去改變的。

 

像阿芬的所遇裡,因為事情的根源在於小D自身的內心衝突,哪怕阿芬再幫她一百次,只要小D的內心衝突還在,就依然會發出指責。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想要真正中止這種「投射」,只有2種可能:

 

1、對方覺察到自身的問題。

 

像蘇軾事後意識到,罵佛印其實是自己的修行還不夠,那麼他之後就會調整了。

 

2、我們自身及時覺察,拒絕被「投射」。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