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來越有行動力,原因只有一個

人到中年,越來越有行動力,原因只有一個
value101 2022-12-06 檢舉

 

前段時間,看到一位讀者留言:

 

即將步入中年,感到很無力,覺得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

 

生活中沒活力,工作上沒晉升,自己卻越來越焦慮,不知如何是好。

 

總結下來,就是感覺人生沒法繼續向上了。

 

這樣的困境,並不少見。

 

尤其是臨近中年,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人生髮展達到了瓶頸。

 

這是因為,他們被無形的「限制器」所控制了。

 

而要實現人生的第二次成長,就要看到,並且嘗試突破這個「限制器」。

 

 

「系統一」,人類天生的限制器

 

生而為人,我們會有非常多「限制器」。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與慢》中,提過一個理論:

 

人的大腦思考依靠兩個系統,分別是「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是人類上萬年來進化的結果,它代表著人的本能,也就是前面說的「限制器」。

 

它並不是一個缺點,而是人類為了趨利避害,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例如,食物腐爛變成灰綠色,我們會本能地排斥;

 

聽到巨響,我們會突然心跳加速,為逃跑做準備;

 

大型車開過,我們會下意識遠離幾步,避免受傷。

 

可以說,「系統一」時刻在後台運作,處理人每天面臨的大多數信息,並及時作出反映。

 

它的好處是低功耗

 

因為一切東西都形成了模式,只要識別就能觸發行為,不需要主動思考。

 

但同時,局限的地方也出現了。

 

它會潛移默化一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為每個人構築了一個「限制器」。

 

原因在於,「系統一」的3個特性。

 

特性一:擅長自動判斷,很少進一步思考。

 

好比一個人看到一塊超過身高的石頭,大腦會自動預測並輸出結論——自己不可能抬起來。

 

「系統一」能快速收集信息,加工後得出結論:

 

我的潛能在某個範圍之內,超出這個範圍的,就不必去考慮了。

 

例如,有人想學鋼琴,但可能會自動作出判斷——自己手笨,又不是從小就開始學,不可能學會。

 

但我們很少會去想,學鋼琴確實很難,但只是學一些簡單流行歌曲,反复練習還是有很大可能學會的。

 

這是因為,我們的「系統一」並不擅長做進一步的思考。

 

特性二:喜歡用過去的經驗指導現在的行為。

 

如果過往的經歷,給人一種負面感受或是直接傷害,那麼他通常會避免再次經歷類似的事情。

 

例如,有人小時候發言,被同學嘲笑或被老師打擊過。

 

因為感到恥辱,便再也不敢公開演講。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自我限制。

 

在《火箭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問題》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宗教團體做集體冥想時,有一隻貓總打擾大家。

 

於是,師傅會先把貓綁起來,再組織大家開始冥想。

 

師傅去世後,大家還是按著規矩,冥想之前先綁貓。

 

但某一天,大家陷入了恐慌——貓去世了。

 

“沒有了貓,我們還怎麼做冥想?”

 

弟子們早已不知道當初為什麼要綁貓,他們只是把這當作進入冥想狀態的必要條件。

 

這是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卻也透露出一個真相:

 

人們被過去限制了,但過去的經驗,卻不一定適用於現在。

 

然而,這種自我限制的情況,卻成為了自動的選擇。

 

特性三:有可得性偏差。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對某些信息更熟悉,就會高估它發生的可能。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用身邊發生的故事來限制自己。

 

一個人想創業,但因為聽到很多創業失敗的經歷,他覺得自己也會失敗,便不再想創業這件事。

 

有的人工作比較穩定,但裁員潮發生後,也會擔憂自己會被裁,於是放棄很多本可以的嘗試。

 

有的人因為父母曾經離婚,就覺得自己不能經營好一段關係,堅信自己不可能幸福。

 

不得不承認,以上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並不一定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而一旦我們認可這些,給自己加上了限制,就會失去很多可能性。

 

 

「系統二」:如何突破「限制器」

 

按照丹尼爾的說法,「系統一」有諸多缺陷,會限制人的發展,因此需要多動用「系統二」——理性思考。

 

並不是說理性思考就是那套萬能的陳舊說辭。

 

而是我們得先看到「系統一」的限制,不要被嚇倒,然後轉向「系統二」的思維,去思考:

 

雖然我有這些局限和恐懼,但有沒有辦法去突破它。

 

這是一個從感受到思考的轉型。

 

例如,有的人覺得自己在做公眾演講時會忘詞,會被聽眾取笑。

 

「系統一」為保護他不受到這些負面的影響,會自動封裝一條口令:不要去做公眾演講。

 

但我們不妨換一個思路,用理性的、像解數學題的方式,去看這個問題:我要如何才能做出一次公眾演講呢?

 

原來是面對洶湧的感受:“我不行不行了”;

現在是面對一個難題:“我該如何解決它”。

 

有的人可能會想:我最害怕的是忘詞,丟臉死了。

 

針對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並不難想出來——寫逐字稿,不斷背誦並練習。

 

這時可以問問自己:我可以寫下2000字的逐字稿嗎?我願意每天花半小時練習嗎?

 

當我們的「系統二」開始思考,「系統一」所造成的「限制器」,就被打開了。

 

「限制器」試圖讓我們相信自己做不了什麼,

但「系統二」在引導我們去思考,怎麼樣才能做出來。

 

當人們繞過了「限制器」之後,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能力或潛能,能帶來令人驚訝的進步。

 

曾奇峰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對諮詢師夫婦找了一個保姆,讓她照顧家裡。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