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逼姐姐愛弟弟

永遠不要逼姐姐愛弟弟
value101 2022-12-02 檢舉

 

 

編者按:

 

在非獨生子女家庭——

 

父母常常將注意力放在比較特殊的孩子身上:

 

比如體弱多病的,依賴性強的,調皮搗蛋的……

 

從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另外一個「正常孩子」的情感需求。

 

“你更加乖巧懂事,應該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就不操心你了。”

 

殊不知,「正常孩子」懂事的背後,很有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創傷。

 

為什麼這樣說?看完文章你就知道了。

作者| 天雅

責編| 陳沉沉

 

 

上個月,我寫了《奇蹟男孩》裡的奧吉——

 

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父母、姐姐無私的陪伴和鼓勵下,

 

最終成功擺脫了自卑,融入學校同齡人群體,並被授予榮譽勳章。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弟弟奧吉身上時,這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勵志故事;

 

然而,如果我們把視角轉到姐姐維婭身上,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版本。

 

誠如留言區2位讀者所言:

 

今天藉此契機,我想聊一聊:

 

在家庭裡,「正常孩子」不為人知的隱痛

 

 

 

一個被忽視的「正常孩子」

 

 

維婭4歲時,弟弟奧吉出生了。

 

因為先天臉部畸形,奧吉前後做了27次修復手術,但相貌依然跟常人相差甚遠。

 

為了照顧兒子,媽媽暫停了自己的美術夢想和碩士論文。

 

但她並沒有放棄畫畫,且畫的每一幅畫,主題都是奧吉。

 

我們都知道,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的能量和精力有限。

 

當媽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兒子奧吉身上時,就意味著:

 

女兒維婭的情感需求,是被忽視的。

 

誠如影片中維婭的旁白:

 

媽媽很有畫畫的天賦,且每一幅畫作的主題都是弟弟;

 

如果我家是地球,那麼太陽永遠是弟弟,而不是姐姐;

 

我只希望有那麼一次,媽媽能夠轉過頭,好好看看我。

 

但她這個小小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

 

其中有一幕——

 

開學第一天,維婭被唯一的好友米蘭達“拋棄”了。

 

她形單影只走在路上,滿是失落和憂傷。

 

晚上回到家,弟弟由於白天被同學嘲笑,躲進房間不肯吃飯。

 

父母一前一後跟著跑去安撫弟弟,留下維婭一個人獨自吃飯。

 

待弟弟終於平靜下來,媽媽已經困得睡著了,爸爸敲開維婭的房門:

 

“你在學校第一天過得怎麼樣?”

 

維婭盯著滿臉疲憊的爸爸,欲言又止,假裝輕鬆地回了一句:

 

“我很好。”

 

她不敢坦誠自己剛剛失去了唯一的好友,因為她不想讓爸爸操心。

 

後來實在排解不了心中苦悶,她一個人跑去海邊緬懷過世的奶奶。

 

因為奶奶生前對她說過:

 

這個世界上我最疼愛的就是你;

 

當然我也愛你的弟弟,但已經有很多人在愛他了;

 

所以你才是我的全世界……

 

那天維婭很晚才回家,媽媽終於察覺到了女兒的異常,提議女兒第二天留在家裡,一起聊聊天。

 

維婭愉快地答應了,她終於迎來了夢寐以求的跟媽媽單獨相處的機會。

 

然而到了第二天,母女兩人還沒聊上幾句話,學校一個電話過來,說奧吉吐了。

 

媽媽二話不說,立刻起身衝出家門,趕往學校。

 

維婭一個人坐在沙發上,伴隨著無處訴說的委屈,將電視遙控器狠狠地砸向地板……

 

從理性層面,我們能理解媽媽的做法:

 

弟弟臉部畸形,身心脆弱,理應被優先照顧。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

 

「特殊孩子」需要更多照顧,需要更多的愛;

「正常孩子」理應為其讓位,甚至承擔更多。

 

但卻很少意識到,

 

當父母把絕大多數精力投注在「特殊孩子」身上時,「正常孩子」心中會形成這樣的一種感覺:

 

“我才是那個被拋棄的人,我才是那個沒有價值的人。”

 

 

 

無所不能or自我毀滅

 

 

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探討:

 

父母過度關注「特殊孩子」,對「正常孩子」意味著什麼?

 

它很有可能會激起「正常孩子」的“病態同胞競爭”。

 

即將同胞的兄弟姐妹視為無法共存的“敵人”,雙方拼個你死我活。

 

結果往往會走向2個極端:

 

① 超越「特殊孩子」,追求卓越。

 

在家庭裡,「正常孩子」長年承受著父母親的忽視,潛意識裡可能會有一種聲音:

 

“等我變得比TA更優秀,父母就會愛我了。”

 

《捫心問診》第2季的來訪者——沃爾特,就是如此。

 

他是一家跨國企業的CEO,來找保羅諮詢,源於最近持續失眠。

 

隨著深入交談,保羅逐漸意識到:

 

這一切,源自於沃爾特內心沉重的“病態同胞競爭”。

 

不過他競爭的對象,不是病孩,而是死去的哥哥。

 

在他6歲時,哥哥去游泳發生意外死掉了。

 

此後,父母一直沉浸在對大兒子的愧疚和思念之中,對小兒子沃爾特的存在視而不見。

 

為了“打敗”去世的哥哥,獲取父母的關注,沃爾特強迫自己變成熟,變優秀。

 

他在公司從基層一步步升到CEO,引領公司成為了行業巨頭。

 

但如今,他卻突然失眠了,且身體狀況越來越虛弱。

 

在諮詢室裡,保羅溫和地詮釋道:

 

你的身體裡有兩個自我:一個強大無比,另一個弱不禁風;

 

在你6歲強迫自己變成熟的時候,你的童年就已經被奪走了;

 

你一直在為“打敗”哥哥而活,卻從來沒為你自己存活過。

 

聽完這句話,沃爾特嚎啕大哭。

 

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當一個自由農場主,根本不是當什麼CEO。

 

當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以後,他決定跳脫“病態同胞競爭”的裹挾,為自己而活。

 

② 認同「特殊孩子」,自暴自棄。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