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老的路上,這才是最高級的活法

在變老的路上,這才是最高級的活法
value101 2022-11-30 檢舉

 

在變老的路上,人們莫不在追求更高級的生活

從物質上的豐盈,到精神世界的充沛,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而這一切,源於內心的不滿足。

當一個人能夠讓自己“知足常樂”“樂享當下”,也就觸及到最高級的活法了。

 

01

用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度過餘生。

自古以來,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不外乎兩種:聲名顯赫,家財萬貫,人前人後無比熱鬧;歸隱田園,粗茶淡飯,構築內心的“世外桃源”。

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沒有對錯之分,只看個人是否真正適應,是否發自內心地喜歡,從而“按部就班”,怡然自得。

唐朝初年的大詩人王績,出生於有著“六世冠冕”之稱的大家族,家富藏書,學識淵博,有青雲之志。

他以隋朝投降官員入仕唐朝,後遭到排擠,便稱病請辭,隱居於先人遺留的鄉土別院。

王績自稱“東皋子”,希望自己能夠如同魏晉時期的隱士阮籍、陶潛一樣,樂享田園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得到心靈的寧靜。

可是,王績卻並未真正融入這種“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現實,他身在田園隱居,但心思和志向,還是期待能夠得遇賞識他的人,能與他志同道合的人。

現實卻未能如他所願,所以,在他的名篇《野望》中,就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這種孤獨和悲涼:

他描寫自己在日落時分看到的景色,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籠統而迷濛的景象,像極了他的內心;

他看到人們回家的場景是:“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牧人和獵人都各有所得,各有所歸,可他卻並不能在這樣的現實裡得到他想要的生活。

所以,他只得感慨:“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周圍沒有相熟的人,更沒有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他寧可選擇孤獨,選擇與書中的先賢聖哲為伍。

千年以後,人們讀這首詩,依然能夠感受到詩人心中的無限落寞,他那份無處可以安放的理想和追求,成為衣食無憂生活裡,一道無法撫平硬傷。

在變老的路上,不斷摸索嘗試,找到了自己最喜愛的生活方式,就是最高級的活法呀。

 

02

與心愛之人相依相守,共赴地老天荒。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莫過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變老的路上,一路兜兜轉轉,我們都在尋覓那個可以相守一生的人。

也許,幾經波折,才等到那個“對的人”,從此,平淡無奇的日子也就寫滿了詩情畫意,每一天都是無比珍貴的一天。

不管是“愛情天梯”中,那個為了脫離世俗眼光,帶著比自己年長幾歲的愛人逃進深山的劉國江,還是《朗讀者》中,那位為妻子打造“鮮花山谷”的周小林,

在世俗的生活裡,他們都是敢於為愛情付出行動的人。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