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發光,而不是被照亮,托爾斯泰《復活》:人這一生,就是一場靈魂的自我救贖

去發光,而不是被照亮,托爾斯泰《復活》:人這一生,就是一場靈魂的自我救贖
value101 2022-11-29 檢舉

 

蘇格拉底曾說過: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每個人,正是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活得越來越通透的。

就像經典名著《復活》中的所講述的故事,至今仍引人思考。

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曾在欲望驅使下,誘奸了女仆瑪絲洛娃。

使其淪落風塵,甚至被人誣陷入獄。

多年后兩人再次相遇,迷途知返的聶赫留朵夫在拯救瑪絲洛娃的過程中,善良的本性被喚醒,迎來了新生。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最后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其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精華總結。

羅曼・羅蘭評價說:「《復活》是托爾斯泰藝術上的一種遺囑,這是最后一峰,也是最高的一峰。」

成長,就來自靈魂的自我救贖,在黑暗中尋回本真的自我。

 

 

 

 01 

喪失自我,是一種悲哀

瑪絲洛娃是個私生女,三歲時母親就去世了。

后被一個女地主收養,過上了「半養女、半女仆」的生活。

她純真善良,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

十六歲那年,女地主的侄子聶赫留朵夫來到莊園度假,瑪絲洛娃和這位看上去誠實,充滿活力的青年之間產生了好感。

兩個年輕人在朝夕相處中,漸漸萌生愛意。

那時,天真無邪的聶赫留朵夫,對這份純潔的感情,沒有生出任何不道德的想法。

隨著假期的結束,兩個人不得不分別,在不舍中把愛藏在心底。

三年的時光過去,聶赫留朵夫成為一名軍官,出征途中再次來到姑媽家暫住。

可此時的他,早已成為了驕奢淫逸的花花公子,失掉了本來的赤誠之心。

再次與瑪絲洛娃見面,他的眼里只剩下了貪婪自私的欲念。

 

在臨行前夜,他引誘了瑪絲洛娃,并在塞給她一張一百盧布的鈔票后,一走了之,沒有絲毫的留戀。

莎士比亞說過:「當一個人膽敢作惡,來滿足卑下的希冀,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自己。」

五個月后,瑪絲洛娃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心煩意亂,心生懊悔,選擇獨自離開。

為了生計,她給人家當女仆,卻擺脫不了男人的糾纏。

走投無路之下,窮困潦倒的她,被妓院老鴇看中 ,徹底淪落風塵。

托爾斯泰在本書開頭寫道:

「人的行為是由獸性的人與智性的人此消彼長而發生的。   獸性大于智性,便會使人作出不該做的壞事來,而智性大于獸性,則會使人行為規范,美德彰顯。」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彼時的聶赫留朵夫喪失人性,為滿足自己的私欲,不僅扼ㄕㄚ了一位純潔女孩兒對愛情的渴望,還讓瑪絲洛娃此后的人生,都處在痛苦的陰影之下。

 

這是一種不幸,更是一種悲哀。

 02 

直面內心,是重獲新生的開始

由于命運的無常,苦難還在繼續。

在瑪絲洛娃過了七年非人的生活后,因一樁人命案,她被誣告為ㄕㄚ人犯,竟被送上法庭。

時隔多年后,兩人再次相見,已今非昔比。

聶赫留朵夫是貴族階層中的陪審員,瑪絲洛娃卻是被審問的一方。

即使地位懸殊,聶赫留朵夫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個曾愛過的姑娘。

望著瑪絲洛娃蒼白而表情麻木的臉,他的內心受到震動。

原本,聶赫留朵夫純潔善良、追求理想、健康誠實,思想崇高,樂于為一切美好的事業而獻身。

 

哪怕對瑪絲洛娃的好感,也是少男少女之間的純潔關系。

后來幾年的軍官生活,使他變得腐化墮落,竟然卑鄙無恥地摧毀了一個善良的女人。

正如馬雅可夫斯基所說:「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墮落。」

一段段的回憶,一個個控訴,像一波波浪潮擊向聶赫留朵夫,使他幾近崩潰。

瑪絲洛娃是無辜的。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