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
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 孩子容易為所欲為,
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系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1
「愛孩子」和「立規矩」 從來不是單選題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
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 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
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
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
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
「比如牧牛場,周圍用鐵柵欄起來, 牛在柵裡吃草喝水,東奔西跑,
這叫做活潑,放牛人不好干涉它; 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
不出柵,這就是規矩; 如果在柵裡,卻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東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與懶惰,
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與教養,那這種愛就是貽害無窮的。
相反,如果我們給孩子立的規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
讓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壓抑和扼殺,那麼這種規矩就是毫無意義的。
畢竟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同理心。
2
對孩子立規矩, 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1.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
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2.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得及。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3.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著
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