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努力,“貴人”越多(深度)

俗話說:“行要好伴,居要好鄰。”
一個人的人生,往往會受到身邊之人的影響。
就像有人說,跟著蒼蠅走,只會找到臭水溝;跟著蝴蝶走,自然能遇到好風景。
有些人,只會成為你路上的絆腳石;
有些人,卻會在你身旁逐漸成就你。
前者是損友,後者是貴人。
那麼,如何才能遇到“貴人”呢?
有人將期待放在運氣上,卻發現到頭來一場空;有人處處迎合別人,卻發現每每遭人嫌。
究其根本,是求“貴人”的方式錯了。
貴人不難求,但需你努力。
換句話說,你越努力,“貴人”越多。
有實力,才能看清誰是“貴人”
韓愈在《馬說》中寫道: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意思是縱然是千里馬,遇不到自己的伯樂,也只能碌碌過完一生。
所謂“伯樂”,便是貴人。
但從這個故事中,還衍生出了另一個故事:“故雖有伯樂,祗辱於庸人之手,駢死於奔波之途,不以貴人稱也。”
當一個人自己沒有實力,拉不住伯樂伸出來的手時,哪怕貴人就在眼前,自己也看不見。
讀者@絲絲分享過一段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名大企業的HR,堂姐托她安排侄女的工作,她一口應下,後來發現對方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讓安排侄女先當文員,侄女說“工資太少,不干”;她安排侄女當秘書,侄女說“太累,不行”;她安排侄女去質檢部門,侄女說“太枯燥,不想去”。
折騰幾個月後,絲絲累了,直接給堂姐說自己沒有能力。
最可笑的是,明明是侄女自己不配合,事後卻向家裡哭訴沒人幫她,話裡話外在指責別人不夠盡心。
有些人就是這樣,哪怕遇到再多的“貴人”,也很難一飛沖天,不是“貴人”實力不夠,而是自己實力不夠,根本看不清世事。
這樣的人自己不努力,遇到的“貴人”再多也是白搭。
自身有能力,才能吸引“貴人”
與絲絲不同的,是@三哥職場分享過的一個故事。
一家公司招了一批高職畢業生,本來只是從事流水線工作,可在入職培訓時,一個男生深得總監重視。
明明知道自己的工作範圍,他卻努力記好所有筆記,哪怕不是自己職責內的事,他也認真學習。
當時,廠裡剛好缺一位安全管理員,總監要求他下班後去幫忙。
雖然不是自己分內的工作,而且需要加班,但他沒有拒絕,之後出色地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
除了安全管理外,這名男生會的很多,願意學習,也不怕吃苦。
很快,這名男生的實力得到了總監的認可,不過一年時間,他就被調入總公司,薪資待遇有了質一般的提升。
升職宴上,有人調侃他抱上了大腿,總監維護道:“那也是因為人家自身是可塑之才。”
生活中,時常有人好奇如何能遇到“貴人”。
但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想想為什麼“貴人”偏偏要幫你。
貧困山區的孩子倘若運氣好,能遇到一個資助自己的“貴人”,供自己上學、生活,人生有可能就此被改寫。
可是能被資助的孩子,大多學習成績好,是可塑之才,才有人願意投資。
也就是說,真的想遇到“貴人”,就得先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些願意拉你一把的人,正是因為看見了你高舉的手。
翻譯家傅雷說過一段很現實的話:
“很多讀者來信,希望我多跟他們通信交流,指導一二,可惜他們的程度,與我相差太遠,使我愛莫能助。”
再有錢的人,也不可能向一個賭徒不斷借錢,不是他們沒有善心,而是他們知道這是一份不值得的投資。
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一直幫扶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不是他們實力不夠,而是他們不想自找麻煩。
人生其實是公平的。
你越是努力,幫你的人越多,因為別人一丁點的幫助,加之你前期的奮鬥,就足以改變你的命運。
反之,倘若你自己不努力,再多的“貴人”與你而言也毫無用處。
俗話說:天助自助者。
願我們都能先努力成就自己,讓“貴人”成為對自己而言錦上添花的存在,這才是“貴人”的正確使用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