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忙於賺錢,不如先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值錢

與其忙於賺錢,不如先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值錢
value101 2022-09-24 檢舉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其實,真正會賺錢的人,不是一直在拼命工作,而是努力讓自己值錢。

因為這世上的錢是賺不完的,一個人如果自身有了價值,那麼他能夠賺錢的門路就會變得更寬廣,服務社會的能力就會更強,對社會的貢獻就會更大,幸福指數就會更高。

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與其只看眼前利益忙於賺錢,不如讓自己成為這三種越來越“值錢”的人。

 

01

胸藏文墨的人

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一詩中寫道:“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腹中有墨水,定會越來越值錢。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王立群教授年少時讀的是一所民辦初中,那時由於學校缺少經費,需要所有的學生半工半讀,一周三天學習文化知識,三天干活掙錢,賺來的錢用於買書本、粉筆和學校的其他開銷。

學生們主要是去工地用板車拉磚,白天別人用大牲畜運磚,晚上板車空下來,學生借來再用人力運磚。

當年13歲的王立群是班上個頭最高的學生,所以每次運磚,他就擔當了駕轅的角色,常常又累又困,有時候恨不能倒地就睡。

這樣的學習生活,整整過了兩年,直到初三,這所民辦學校併入公辦,他才結束了半工半讀的狀態。

經歷過苦難,他更懂得珍惜,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高中畢業時他因各種原因,沒能走進大學校園。

他只好去了一所子弟小學,當了一名代課老師,這一教就是十四年,他也從小學教到初中、高中。

當年,社會上正刮一場“讀書無用論”的歪風,而他的內心卻仍舊渴望知識。那時,學校僅存的一部《史記》被扔到了院子裡,他趁著夜色,把被丟棄的《史記》撿回了家,此後開始讀《史記》,這本書一直陪了他很多年。

1978年,全國研究生恢復招生,王立群立即把自己關進小書房,堅持啃完了四處借來的課本,歷經磨難的他,終於由高中生,直接考取了研究生,並且畢業留校。

王立群教授憑藉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學識淵博的歷史文化底蘊,60歲後多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用淺顯易懂又不失學術含量的語言,為大家講解歷史、傳播知識,征服了億萬觀眾,贏得了萬千粉絲的青睞與敬佩。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人,不要在艱難困苦的環境裡退縮、自甘沉淪,而應該默默地為自己儲存能量,說不准就會有爆發的那一天。

人活著,需要一邊努力賺錢,一邊充電增值。只有不斷豐盈自己,人才能在生命遭遇困境時,看到光明的希望;在嚴寒霜雪的孤獨中,心中依然有太陽的溫暖。

唯有努力學習、堅持讀書、不斷成長的人,才會越來越值錢!

 

02

有一技之長的人

人之學力有限,術業貴乎專攻 ”,做事專業的人會越來越值錢。

知乎網友@明月分享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