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沉沒成本”:及時止損,才是成年人的高配

驚人的“沉沒成本”:及時止損,才是成年人的高配
value101 2022-09-23 檢舉

 

 

小說《狼圖騰》中有這樣一則令人震撼的故事。

 

當地人會在草原上設置一種強有力的捕獸夾,以此來捕獲野獸,但卻很少能捕捉到狼。

 

這並不是因為狼有多聰明,而是狼如果被夾住了腿,會把腿連骨帶筋全咬斷,瘸著三條腿逃掉。

 

而其他野獸被捕,只會在原地哀嚎,最終成為獵人的盤中之食。

 

如果換成你,你會是勇於斷腿自救的狼?還是會在恐慌中淪為獵物?

 

不得不承認,我們時常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但不懂止損的人,往往只會損失更多。

 

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經付出並且無法收回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情感、精力等。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捨不得放棄沉沒成本:

 

你買了一張電影票,看了半小時發現是部爛片,卻還硬著頭皮看;

 

與男友相戀3年,明明雙方已經沒有感情,卻還湊合在一起;

 

去熱門景點旅行,到了一看人多景色差,依然會走完全程;

 

在一個行業工作多年,沒有發展前景又不想放棄累積的經驗,於是繼續糾結懊惱…

 

驚人的沉沒成本告訴我們,及時止損,才是成年人的高配。

 

 

英國有一句諺語說: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可為什么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忍不住做牛奶哭泣者?

 

這是因為放棄沉沒成本,會觸發“損失厭惡效應”。

 

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對損失的感受比獲得的感受強烈約4倍,這就是“損失厭惡效應”。

 

圖源| 《拆掉思維里的牆》

 

在現實生活也是一樣的,你眼睜睜看著錢財離你而去時,感受到的痛苦比你得到同等價值的東西時感受到的快樂大得多。

 

也就是說,當沉沒成本產生時,人們會本能地“硬著頭皮繼續下去”。

 

這些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埋藏在我們的認知裡。

 

控制著我們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在關鍵時刻做出不理智的選擇。

 

我們總是害怕損失,而忘記我們可以獲得更多。

 

如果勇於接受這些損失,我們便有機會把生命投向無限資源的未來,找到更好的途徑來彌補這些損失。

 

日本松下通訊曾面臨一次重大的危機。

 

原本松下是日本第一,全球前列的電子計算機開發公司。

 

但沒想到美國IBM橫空出世,這批黑馬在電子計算機領域的排名很快超越了松下。

 

松下高層岌岌可危,紛紛獻計搶占IBM的市場份額。

 

沒想到總裁松下幸之助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直接放棄電子計算機領域,哪怕已經投入了大量研究費用。

 

從此,松下專注於發展傳統產品,最終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而當年和IBM一決高下的富士通、日立,之後都以慘敗告終。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里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他們會很高興地想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正如著名作家林語堂所說:“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敢於及時止損的人,雖然損失了過去,但卻贏在了未來。

 

 

朋友和老公戀愛5年,結婚3年,老公有賭博的壞習慣,經常在網上玩牌。

 

身邊人都勸朋友,趁著還沒孩子抓緊離婚。

 

然而朋友卻很猶豫,說捨不得和老公從大學一直到現在的情分。

 

寧可幫他還貸款,守著一個爛攤子過日子,也狠不下心離婚。

 

終於在高利貸催收人員找上門時,連婚房都賠了進去,她才終於選擇離婚。

 

相似的情況,熱播劇《沒有工作的一年》裡的何雨就果斷許多。

 

雖然何雨與未婚夫已經有10年的感情,但在發現未婚夫和他公司裡的實習生搞曖昧時,她既不看未婚夫手機,也不自己瞎想,立馬把事情挑明,讓未婚夫表態。

 

見未婚夫維護實習生,無視她的感受,她直接一杯水潑在渣男身上,主動結束了這段感情。

 

與渣男分手後,她很痛苦,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吃不喝。

 

但一夜後她又重振旗鼓,投入到工作中去。

 

很少人可以做到這般果斷,大多數人在沉沒成本面前,都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來都來了”、“都這麼久了”、“錢都付了”、“孩子都有了”……

 

就因為已經付出了,所以只得繼續痛苦地硬撐著,直到沒有什麼可以繼續損失為止。

 

難以放棄沉沒成本的人,終會沉沒。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