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向死而生

霍金: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向死而生
value101 2022-09-23 檢舉

 

 

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向死而生

 

親愛的書友們,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人物欄目—— 《群星》

 

品讀群星閃耀· 體驗非凡人生。

 

今天出場的主人公,是21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他雖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輪椅上度過,卻達到了人類幾乎難以企及的高度;

 

他被命運宣判“死刑”,卻向天爭取了76年的寶貴光陰。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的傳奇人生~

"

“大家好,我叫史蒂芬·霍金,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也算是個夢想家。

 

雖然我不能動,也只能通過電腦發聲, 但在我心中,我是自由的。”

 

這是霍金大多數時候在公眾場合開口時的第一句話。

 

雖然聽眾聽到的只是機械的電腦合成的聲音,但是霍金的幽默卻總能讓聽眾會心一笑。

 

眾所周知的是,霍金在21歲那年,患上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這在20世紀60年代是無藥可醫的。

 

從那以後,霍金的身體每況愈下。

 

從走路要藉助拐杖到坐在輪椅上,從說一個字要停頓一下到徹底喪失說話能力,霍金早早地與死神開展交鋒。

 

可是,霍金就是霍金啊,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霍金啊!

 

即使來日無多又怎麼樣?把當下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珍惜!不辜負每一分每一秒!

 

霍金的這種“向死而生”的勇敢與堅持,讓他擁有了76年的寶貴時光,更讓他在科學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原來,當我們真的不畏懼死亡的時候,死亡也會繞道而行。

 

 

日本導演北野武在《向死而生》中說過:

 

“雖然辛苦,但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人生原本不易,而更加不易的是,在精彩人生還未鋪陳的時候,死亡卻悄然而至。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在英國東南區的牛津市,那一天正好是伽利略去世的第300年。

 

霍金的父母原本居住在倫敦,當時正值“二戰”期間,戰爭的陰影籠罩在整個英國上空。

 

為了躲避戰亂,畢業於牛津大學醫學專業的父親弗蘭克,和畢業於牛津大學人文學專業的母親伊索貝爾,在牛津生下了霍金。

 

在父母的熏陶和培養下,霍金從小就特別喜歡閱讀,雖然有點兒調皮,但做事情井井有條。

 

8歲左右的時候,霍金就想將來成為科學家。

 

而且這個想法越發堅定,支撐著他17歲時就考上了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主攻物理學專業。

 

美好的大學時光裡,霍金學得游刃有餘,課餘的時間都花在賽艇訓練上了,甚至還在校際比賽中出了風頭。

 

憑藉著牛津的一等學位,霍金順利地進入劍橋大學,人生最得意的莫過於當時那一刻吧。

 

然而命運總是那麼無情,誰也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霍金那段時間已經開始莫名其妙地摔跤了,甚至有一次從樓梯上摔了下來,頭撞到了地上。

 

1963年1月,過完21歲生日後,霍金不得不去醫院做全面的檢查,隨之被確診ALS。

 

關於這一段的經歷,霍金在回憶錄裡寫道:

 

“我覺得,他們認為病情會繼續惡化,卻無能為力,只能讓我吃維生素。

 

我知道他們沒有指望維生素能起什麼作用。我不再問什麼細節,因為情況顯然很糟糕。”

 

這樣的天降橫禍,擱誰身上都難以接受,霍金剛開始也陷入了抑鬱。

 

因為他不知道這個病惡化速度有多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會變成什麼樣子。

 

但霍金不是一般人,他逐漸接受了患病的現實,尤其是確診兩年後,自己並沒有如醫生預料的那樣死去,讓他逐漸開朗起來。

 

他說:“我沒死,儘管我知道自己前景黯淡,但我居然比過去更會享受生活了。”

 

而且霍金的病情惡化的速度也有所緩解,這讓他對未來更加有信心。

 

他更加意識到:“如果我無論如何都要死,還不如先做點事。”

 

儘管死亡的陰影一直都在,但霍金已經豁達很多,與其恐懼死亡,不如勇敢迎接。

 

曾讀過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人生自古誰無死,沒有人能逃得過死亡的宿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活得出精彩的人生!

 

與其悲嘆死亡總有一天會降臨,不如把當下的每一天都緊緊地抓在手中

 

 

你讀過霍金的《時間簡史》嗎?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