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做人不要「太清高」

《了凡四訓》:做人不要「太清高」
value101 2022-09-21 檢舉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并被后世譽為「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后,對袁了凡推崇備至,并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中華人的骨子里,始終存在一個觀點:生ㄙˇ有命,富貴在天。但袁了凡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經營自己的人生,就能求財得財,求子得子,萬事如意。

在這本書中,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兒子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書中的諄諄教誨,對于生活在浮躁喧囂當下的我們,意義尤為明顯。

 

 

 

 

 

 

1.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譯文:一切的福田,都在于方寸之間,從心中去尋找,沒有什麼不感通的。追求在我,不單單能夠得到道德仁義,也能得到榮華富貴。道德和富貴都能得到,這才是孟子說的「是求有益于得也」。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馳求,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憑命運,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所以沒有一定益處。

 

 

 

感悟:《論語》中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這是儒家對于物質追求的看法。孟子所說的求,一定是先追求道德仁義,但在追求道德仁義的同時,富貴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中庸》里面說:「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這句話讀懂了,那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這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 改命的開始:反省自己

云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譯文:云谷禪師說,你自己揣測一下能不能中科舉?能不能生子?我想了很久,說:不應該。中科舉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福氣很薄,又不能積累功德來培養后福,而且很沒有耐心,不能容納別人。我時常用自己的才智來欺壓別人,直心直行,說話很隨意,說了很多錯話。像我這樣福氣淺薄之人,怎麼會中科舉呢?

 

 

 

感悟: 上面我們已經講到了,富貴要從心而覓,這就需要反省。能夠反省,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命運就無從改起。曾子為什麼要每日三省呢?就是怕自己有過錯。所以,反省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大功德,它不單單是改命的開始。

世界上有兩種值得稱贊的人,一種是不犯過失的人,但這種人幾乎沒有,誰能說一輩子不犯錯誤呢?還有一種,就是有了過錯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3. 做人不要太清高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

譯文:土地污穢的地方才會有生物,水流清澈的地方常常沒有魚蝦。我清潔過度,這是我不應該有孩子的第一條原因;

感悟: 凡是污穢的地方,往往多生物。《菜根譚》:「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于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于夏日。」糞蟲可謂是最臟的了,但可以生出蟬這種具有情操的昆蟲,而腐爛的草也不干凈,但卻能生出帶有點點亮光的螢火蟲來。所以,往往污穢之處,都生有大量的生物。相反,凡是干凈的地方,生物就很難生長。水很干凈,魚蝦就會滅絕,這是自然規律。這里的「潔」更多的是指為人。

什麼樣的人太潔呢?清高的人。比如《紅樓夢》中的妙語,就是一個清高的人。人不可太清高,太清高就會缺少朋友,與人無法相處,變得孤寡。《菜根譚》中的一句話:「廉官多無后,以其太清也;癡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袁了凡為什麼不能容人呢?根本原因就是太潔了,太清了,所以不能有容人的胸襟。

 

 

 

 

4. 心胸,就是財富

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

應餓ㄙˇ者,定是餓ㄙˇ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譯文:這人世間擁有千金財富的,必定是千金人物;擁有百金家產的,必然是百金人物;應當餓ㄙˇ的人,必然是餓ㄙˇ的人物;上天只不過是根據人的材質而定,何曾加了自己的意思在里面?

感悟: 古代圣賢范蠡,三次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地位,又三次散盡家產,三聚三散,傳為美談。擁有財富的時候,范蠡沒有興奮,散盡家產的時候,范蠡也沒有沮喪,可以說他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我們講:「宰相肚里能撐船」,意思是宰相的度量特別大。宰相是富貴至極的人物,若心胸小了,他如何能裝這些富貴?

 

 

 

 

 

 

5. 效法天道,方能趨吉避兇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汝信得及否?

譯文:《周易》為君子謀劃,趨向吉祥避開兇險。如果天命是一成不變的,那吉祥怎麼可能趨向,兇險又如何避開呢?《易經》開篇就說,積累善業的家庭,必然有余下的吉祥,你信得及嗎?

感悟: 言行舉止符合天道,符合規律,方能趨吉避兇。云谷禪師跟袁了凡說這句話,意思是命運可以改,否則《周易》絕不會說這句話。天命不是一定的,天命是按照天道的運行規律而變化的。對于人來說,必須要效法天道,根據天道運行規律而變化,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才能趨吉避兇。

6.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