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入殮師》,讀懂了死,才能明白生

看完電影《入殮師》,讀懂了死,才能明白生
value101 2022-09-19 檢舉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有哪些你認為越早明白越好的人生道理?”

有一個高讚回答是:“學會和解。”

深以為然,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折騰、受挫、成長,然後與生活和解的一生。

在電影《入殮師》中,小林大悟正是在一次次和解中成長,放下內心的偏執,學會更好地去愛。

夢想破碎,他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工作不被理解,他懷著虔誠舉行納棺儀式,詮釋入殮師的意義;

多年未見的父親逝世,他放下心中的恨,與過去和解,攜愛前行。

 

與自己和解,接納平凡

小林大悟的夢想是成為大提琴師,為此,他苦練了十幾年的大提琴。

留學歸來,他進入樂團成為大提琴手,可不久後,樂團卻因經營不善倒閉了。

在大提琴夢破碎的那一刻,小林大悟才意識到,大提琴無法支撐自己的生活。

他幡然醒悟,“是我應該更早承認,自己沒有這個才能。”

堅持了十幾年的夢想轟然坍塌,他很難過,卻沒有遺憾,因為那些為夢想努力的日子,也是彌足珍貴的經歷和回憶。

 

詩人北島曾說:“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有些夢注定無法實現,與其沉浸在幻想中,不如看清自己的實力,清醒而果斷地邁向新的人生。

意識到自己無法在大提琴上更進一步,小林大悟放下心中的不甘,賣掉貸款18000萬買來的大提琴,從東京搬回山行老家,尋找新的工作。

偶然在報紙上看到NK代理公司的招聘,“年齡不限,待遇從優,工時不長,正式用工”,他心動了。

他以為NK代理是做導遊方面的工作,卻沒想到,這是一份入殮師工作,NK是“納棺”的縮寫。

社長提出給他50萬日元作為月薪,為了減輕妻子的負擔,他接受了。

一開始做入殮師的他很不適應。

第一次面對腐爛的屍體時,大悟強忍著才沒又吐出來,他將不適咽回去,認真向社長學習納棺儀式。

作家周國平曾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年少時,我們總是好高騖遠,覺得自己一定能成就偉大的事業,以為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

長大後才發現,光是好好生活,成為平凡的自己,就已拼盡全力。

當我們能坦然面對生活的好與壞,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接納自己的平凡時,我們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與家人和解,放下偏見

在日本,與逝者打交道是一件很忌諱的事,因此,大悟一直沒把自己從事的職業告訴妻子。

當妻子從他帶回的錄像帶中,發現他做了一名入殮師,一時間無法接受。甚至直接質問他:“怎麼能做那種工作,你不感到羞恥嗎?”

 

妻子希望他找一份“正常”的職業,大悟卻覺得死亡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事,自己從事的職業沒什麼好羞恥的。

妻子一氣之下,離開老家回了東京。

當她發現自己懷有身孕後,回到大悟身邊,勸說大悟為了孩子辭去入殮師的工作。此時的她,依然對入殮師這份工作抱有偏見,害怕以後別人會對自己的孩子指指點點。

後來,鄰居澡堂奶奶去世,妻子目睹了大悟為奶奶舉行納棺儀式的過程,看到了告別的儀式感,也看到了大悟工作的意義所在。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