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讀讀《一個人的朝聖》

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讀讀《一個人的朝聖》
value101 2022-09-17 檢舉

 

知乎上,看到有人問:

 

“人老了該如何度過餘下的人生?”

 

高讚回答說:

 

“用內心的淡然,修剪生命的棱角,將心緒埋在歲月的褶皺裡,然後聽憑時間來安排。”

 

人生短暫,總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改變。

 

“中國最酷爺爺”王德順在79歲時成為T台上的璀璨之星;

 

70歲模特奶奶韓彬秀出最美“夕陽紅”;

 

年近六旬的家庭主婦蘇敏“出逃”,自駕游成百萬網紅。

 

圖源:網絡

 

這些靠信仰找尋生命意義的老人,與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筆下的哈羅德頗有相似之處。

 

65歲的哈羅德,歷時87天,徒步627英里穿越蘇格蘭,告別過去,有了全新的開始。

 

他半生痛苦,對兒子心懷愧疚,與妻子形同陌路;

 

他半生救贖,找回丟失的靈魂,喚醒沉睡的感情。

 

有時,我們只有遠離當下的喧囂,才能在屬於自己的“朝聖之旅”中,得到自我救贖。

 

小說《一個人的朝聖》,正是以這樣一種殘忍卻不無溫情的方式告訴我們:

 

與堅持同樣重要的,是與過去和解。

 

直面痛苦

是救贖自己的開始

 

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帶有悲觀色彩的人物:

 

他被原生家庭的痛苦折磨,又因不幸的家庭而陷入自責。

 

他半生活在痛苦之中,卻在四月中旬一個平凡的早晨,收到一封老友來信後,踏上了自我救贖的旅程。

 

在途中,他遇到的第一個過客,是加油站的一個女孩。

 

女孩向他講述了自己阿姨患癌的經歷,並且用一句話讓哈羅德開始直面痛苦。

 

她說: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很多事,只有做了才能知道結果。

 

在這一刻,哈羅德對那些痛苦的追憶,也成了一種驅動力。

 

他想起自己錯過的其他東西:那些人、那些機會、那個再也無法擁抱的兒子,還有被他辜負的妻子。

 

他想起了療養院裡的父親,想起母親無情離開的畫面。

 

現在,還有一個在20年前為自己抗下過錯的朋友。

 

難以釋懷的痛苦,遇上惡劣的環境,讓他一度想要放棄,甚至拒絕他人的好意。

 

直到遇上瑪蒂娜,他的旅途才有了新的定義。

 

瑪蒂娜讓他留宿休息,給他包紮因長期徒步受傷的腳踝,並且講述自己被男朋友背叛的經歷。

 

包容的善意和相似的經歷,融化了哈羅德心裡的疼痛。

 

在他離開的那個早上,瑪蒂娜目送他遠去。

 

哈羅德的堅定,也開始被陌生人的各種渺小與孤獨所牽動。

 

他不再強求自己的身體,去承受無法承受得東西。

 

每天他都會早晚鍛煉身體,每隔兩個小時停下休息,讓自己保持最好的狀態。

 

更重要的是,他在荒野中重新審視野生植物百科,不僅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秘,也意外獲得了烹飪技能。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麼,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

 

哈羅德蹣跚地向前走去,滿面悲痛,迎著遠山的光影,踏在撫平往日痛苦的心路上。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

 

“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痛苦並非來源於事情本身,而是源自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把痛苦藏起來,疼痛感並不會消失。

 

直面痛苦,才能讓裂開的傷口癒合,完成順生而行的自我救贖。

 

我們是千千萬萬個哈羅德的縮影,在人生的信條中,感受痛苦,又在痛苦中變得清醒。

 

與過去清算

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約翰·肖爾斯在《許願樹》中說:

 

“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與過去清算,這樣它就沒有機會毀掉你的現在。

 

在哈羅德十幾歲時,他的父親就是一個“酒鬼”,根本就沒時間去管他。

 

他把自己糟糕的人生歸結於父親的失責:

 

如果他接受完整的教育,讀完預科,再考上大學,就不至於只是個釀酒廠的銷售代表。

 

但是,在他滿16歲那天,父親無情地把他趕出了家門。

 

往後很多年,他們都沒有再聯繫。

 

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哈羅德一直無法看清現實: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