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少有人走的路》: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value101 2022-08-11 檢舉

 

 

本期推薦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的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

 

八月,靜下來沉澱自己,不妨就讀這套“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書籍,它們不能直接為你帶來好運,但能默默助你提升智慧和勇氣。

 

這套書包含《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對謊言》《少有人走的路3:與心靈對話》《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慮的年代獲得精神的成長》《少有人走的路5:尋找石頭》《少有人走的路6:不一樣的鼓聲》。

 

在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時,最先打動我的,是下面這段文字:

 

37歲快要結束的那年春天,我星期天在戶外散步,看見鄰居正在修理除草機。我同他打過招呼,羨慕地說:"哦,你真是能幹啊!我從來就不會修理這種玩意兒,還有其他別的東西。"他馬上回答:"那是你沒有花時間去嘗試罷了 。"我繼續散步,內心越來越不平靜,他這句簡單而意味深長的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捫心自問:"他說的可能是對的。伙計, 也許你真的沒那麼差勁兒 ,是嗎?"

 

現實中你也可以這樣告訴自己:也許你真的沒那麼差勁兒,只是沒有花時間去嘗試而已。

 

解決一個新的問題需要時間,同時也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

 

01 尋找問題歸因,直面問題

 

直面問題,心智會趨於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則停滯不前。

 

為什麼最近網上很多人反駁“二舅治不了精神內耗”呢?

 

因為短暫的感動之後,是逐漸清醒:每個人的精神內耗歸因 不同,你不解決自己眼前的問題,內耗就會一直蔓延下去。

 

二舅雖然命途多舛,但他總有辦法。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他沒有去逃避問題,不管日子有沒有盼頭,總願意去“行動”,而不是呆立在原地。

 

願意做點什麼,人生就總是過得去。

 

所以,後來他不但能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還能幫別人家修修補補。

 

二舅沒有時間“精神內耗”,他甚至壓根不知道這個詞。

 

內耗者,多半還是因為既沒有勇氣直面人生的問題,又不甘心躺平罷了。

 

維持現狀或許還不錯,讓你暫時感到安全,一則不必承認問題的真實存在;二則不必採取行動、冒失敗的風險。

 

沒有被解決的小問題,久而久之,成為更大的問題,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去解決。

 

習慣性逃避和否認問題,慢慢形成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讓你自認為處於一種“安全”的環境內。實際上,這是人們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想起上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一個做題方法:拿到試題先做自己會的,遇到不會的試著解答,不能解答就先跳過,不要浪費太多時間。

 

在當時看來,這個辦法還不錯。做出一道題,“自我效能感”就增強一些,慢慢漸入佳境,到最後換一種心情,換一種思路,難題說不定也能迎刃而解。

 

但不論是難題還是相對簡單的題,只有解決了,它才不會成為一個“問題”, 成為卷面上一個“空白”區域。
 

在一次考試中不會的題,如果在考試結束後沒有思考,沒有嘗試解答,下一次遇到了,還是不會。

 

嘗試並突破問題,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卻為後來的“考試”節省了時間。

 

人生如考場,直面問題並解決問題,才能“逢考必過”,迎來人生的機遇。

 

02 認同自我價值,延遲滿足

 

心理學研究發現,懂得“延遲滿足”的個體,普遍比較自律,而自律的基礎,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派克說:“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顧,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棄。”

 

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就會認為自己的時間也很有價值,有價值的時間,自然會加以善用。

 

對於自由職業者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沒有規則約束的情況下,有時候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當中。

 

自由職業者對“自律”的要求很高,不能自律者,不得自由(相對自由)。

 

建議還是用“四象限法則” 嚴格要求自己。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