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二十英里法則”

原來,這就是“二十英里法則”
value101 2022-08-09 檢舉

 

 

 

想要和得到之間差的,就是做到。

01

台灣作家吳淡如在大學學習日文時,非常刻苦,室友每天只學半個小時,她決定每天最少要學兩個小時。

然後內心竊喜:我每天念兩個小時,一定會比別人念半小時學的好。

但沒多久她就堅持不下去了,兩小時太漫長,學習期間總會被各種娛樂活動打斷。

反觀室友“每天半小時”進行的有條不紊,整整堅持了四年。

通過這件事,吳淡如明白了一個道理:

“重要的路程應該慢慢跑完,而不是剛開始跑得有多快,跑得過快,用力過猛,提前消耗掉耐力,毅力,甚至無法到達終點。”

變好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放平心態,循序漸進,才能慢慢走向優秀。

村上春樹有一個習慣,就是規定每天只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方格紙,每天寫滿10頁,完成任務就不寫了。

不管有任何突發狀況,他都會堅持把任務量完成,絕不多做,也不少做。

這個習慣從1982年起,一直保持至今。

村上春樹也因此穩定輸出,成為持續二十多年的暢銷書作家。

人生不是百米衝刺,而是充滿考驗的長跑。

短暫的激情注定無法撐過漫漫長途,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你會發現那些有所成的人,其實只做了三件事:規劃,堅持和自律。

 

 

 

02

從美國西海岸的聖地亞哥,到東北部的緬因州,被稱為“美國大陸最長距離”。

這段3000英里的路程,地貌複雜,氣候惡劣。

 

有一天,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做了一個試驗,準備讓三組人,去走完這3000英里。

第一組, 天氣好的時候就走40-50英里,天氣不好就一英里都不走。

第二組,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組人信心滿滿,計劃每天走40-60英里,兩個月走完全程。

第三組, 每天不管天氣好壞,只走20英里。

很多人以為前面兩組會率先抵達終點,沒想到第三組在5個月後第一個到達終點。

吉姆·柯林斯調查後發現:

第一組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且為了偷懶,他們會降低壞天氣的標準,給自己找各種藉口。

第二組很有信心,但急於求成,後來漸漸鬆懈下來,便失去了鬥志。

而第三組人,他們有明確的規劃,嚴格執行,不被干擾和誘惑,最終最快到達終點。

於是,吉姆·柯林斯得出一個結論:

做一件事情時,只要有正確的規劃,強大的執行力,和極度自律不被干擾,便沒有完不成的任務。

這就是“20英里法則” 的由來。

優秀的人,不一定擁有過人的天賦,但一定高度自律,擁有強大的執行力。

 

03

畢淑敏曾在文章《暴風雨是個篩子》里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