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卡夫卡的《審判》才明白:強者沒有委屈,弱者沒有公義

讀懂卡夫卡的《審判》才明白:強者沒有委屈,弱者沒有公義
value101 2022-05-25 檢舉

 

作家余華說過:

“在我想像力和情緒力日益枯竭的時候,卡夫卡解放了我。”

卡夫卡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德國小說家,也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

41歲就患病去世的他,留下的作品並不多。

其中,《審判》是他筆下最著名也最難懂的一部長篇小說。

30歲的主人公約瑟夫·K,無緣無故地被法院起訴了。

他自知無罪,找法官理論,請律師辯護,到處疏通關係。

然而,他彷彿被一張無形的法網困住,百般掙扎,努力反抗,也證明不了自己的清白。

這本書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荒誕離奇的世界,也讓我們看見了曾經迷茫無助的自己。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受過世事無常的折磨,都有過無能為力的酸楚。

這些磨難和考驗,對弱者來說是淹沒自己的巨浪,對強者來說,卻是鍛造自我的熔爐。

1

強者沒有委屈

約瑟夫·K在一家銀行工作,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高管,與副行長平起平坐。

他單身未婚,每天按時上下班,偶爾去銀行經理家吃飯,或去酒吧喝酒聊天。

然而,在30歲生日那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打破了他生活的寧靜。

當天清晨,兩位警察闖入K的公寓抓捕了他,強行將他帶到一位檢察官面前接受審訊。

警察沒有逮捕令和身份證明,檢察官也不清楚他的罪行,卻都堅稱他是罪人。

就這樣,K稀里糊塗成了戴罪之身。

起初,他自知沒做過壞事,認為自己遭到了誣告,決定不予理會此次審判。

可他背負罪名一事,很快就傳了出去,給親人造成了困擾,自己的事業也受到了影響。

為此,K覺得委屈又憤怒。

但他沒有抱怨,也不肯認命,而是積極面對訴訟,力證自己的清白。

他參加了法院的庭審,哪怕結果會對自己不利,依舊有理有據地指出審判的不公正之處。

法官的做法非常荒謬,不告知他所犯罪行,也不接受他的任何申辯。

好在K並不氣餒,在叔叔的建議下,找了一位有名的律師幫自己打官司。

誰知,這位律師只拿錢不辦事,拖了好幾個月都寫不出辯護書。

對方還威脅他不能隨便換律師,否則會影響訴訟的順利進行。

可K根本不吃這一套,他果斷地解雇了律師,打算親自為自己辯護。

他還四處打探門路,諮詢了法院畫師、監獄牧師,深入了解法院機制。

即使接連碰壁,K也沒有自怨自艾,繼續打起精神另尋出路。

而很多跟他一樣被起訴的人,卻沉溺在負面情緒中,不積極想解決辦法。

到頭來,他們只能茫然無措地被法院和律師牽著鼻子走。

伏爾泰曾說:

人生佈滿了荊棘,我們想的唯一的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

成年人的世界裡,誰都逃不過命運無常的捉摸。

一次次扒開傷口,一遍遍哭訴委屈,永遠走不出生活的泥潭。

弱者習慣聲嘶力竭地鳴不平,強者則會泰然自若地扛下來。

集中精力直面困境,鼓起勇氣擊退磨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療愈。

那些讓你委屈的人和事,都會撐起你的心胸,餵大你的格局。

讀懂卡夫卡的《審判》才明白:強者沒有委屈,弱者沒有公義

 

2

弱者沒有公義

有一名叫布洛克的商人,也捲入了不明不白的官司,他和K僱用的是同一位律師。

布洛克幾乎天天奔波於法院和律所之間,參加庭審、整理證詞,盡可能地完成律師胡爾德提出的所有要求。

但他只是個無權無勢、經營穀物的小商戶,胡爾德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

整整五年半的時間裡,胡爾德只為他交了幾份辯護書,寫的也全是派不上用場的空話。

起初,布洛克想要催促他加快訴訟進程,想盡快打贏這場官司。

然而,胡爾德很擅長恐嚇客戶,總是過度誇大自己的威力和案件的複雜。

膽小懦弱的布洛克一听就被嚇壞了,再也不敢質疑胡爾德,對他的態度也更加恭敬。

他登門拜訪胡爾德時,對方總是故意不接待他。

好不容易讓他進了門,胡爾德也不肯談正事,而是將他關在女傭住的小黑屋裡,要求他翻閱複雜的法律文件。

在小黑屋裡待夠三天后,胡爾德才把他放出來,隨便講點深奧的法律知識就打發他離開。

布洛克明白胡爾德是在戲弄自己,但他自知自己社會地位不高,只能仰仗胡爾德為自己脫罪。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