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頂級修養:藏住話,沉住氣,守住心
梁啟超曾說過,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
做人應學孔子,君子之道,謹言慎行;
遇事應學曾國藩,越棘手越耐煩,沉著冷靜;
處世應學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
藏住話,沉住氣,守住心,便是一個成年人最頂級的修養。
藏住話,不與人爭
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非常愛好與人爭辯,因此,常常惹得身邊的人不快。
一次,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便悄悄把他拉到一邊,善意地提醒道:
“你知不知道你這種總是針鋒相對的架勢,圖一時痛快,卻十分的目中無人。”
富蘭克林從沒想過,自己在別人眼中竟是這樣的角色。
一番反省後,他便決心改掉這與人鬥嘴的習慣。
後來富蘭克林在電學方面初有造詣,發表的實驗文章傳到巴黎,被法國頗有聲望的電學專家諾萊看到。
高傲的諾萊,打心底里看不上美洲人,絲毫沒有論證和實踐,便洋洋灑灑寫了一卷公開信,駁斥富蘭克林實驗的真實性。
面對諾萊的攻擊,富蘭克林當下便要回信,最終卻選擇了沉默。
他知道那些實驗已經被眾多朋友反複驗證和認可,是不可能出錯的。
而他也永遠不可能說服一個一心想駁倒自己的人。
那麼與其開啟一場沒完沒了的爭論,不如下功夫去攻克新的難題。
事實也證明,富蘭克林是對的。最終他的理論被印成各種語言在整個歐洲廣為傳播,而諾萊的學說也漸漸遭人冷落。
克服了好辯習慣的富蘭克林,最後不但成了世界有名的物理學家,還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能幹、最和善的外交官。
林肯曾說過:“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為的人,絕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 ”
成年人的精力有限,與其把時間花在與人爭論上,不如默默修煉自己。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吃過“嘴”上的虧。
有的人在職場中,為件小事就爭個面紅耳赤,爭得雙方都沒了面子。
有的人在婚姻裡,凡事都要爭個是非曲直,爭得彼此都失了情誼。
在朋友的相處中,因為爭論而導致反目成仇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加措活佛說過:“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一些口舌之爭,既消耗精力,又傷害感情,吃虧不討好。
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沉默的時候,別多嘴。
沉住氣,遇事不急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見過最沉得住氣的人是怎樣的?”
網友@尚夏 分享了他的老師,中國資深電影人周傳基的故事。
周傳基老師出身名門,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還精通小提琴。青年時更是風度翩翩,婚姻美滿,事業有成。
1966年,41歲的周傳基,被迫捲入了動蕩的時局。
先是家里許多書籍與限量收藏,包括他鍾愛的小提琴,都被付之一炬。
後來他又被派去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做資料員。
10年裡,他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整理書籍,不能與外界有任何交流。
用尚夏的話說,如果換成自己,很可能會就此消沉或者瘋掉。
周傳基卻表現得十分沉靜。這段漫長的“禁閉”歲月裡,他把圖書館內所有電影書籍都研讀了一遍,還對電影技術做了深入研究。
待一切平息,離開圖書館的時候,周傳基已經擁有了非常紮實的電影理論基礎。
他被派遣去世界各地,作為中國代表團做學術訪問,與最頂尖的好萊塢製作人同台交流。
後來周傳基不但教出了陳凱歌、張藝謀等一批批優秀的電影人,更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泰斗”、“中國第一電影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