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value101 2022-01-22 檢舉

 

有人說: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的,用大把的時間迷茫,用幾個瞬間成長。

 

成長,是人一輩子都不可避免的經歷。

 

小的時候,我們無比期待快快長大,以為這樣就可以像大人一樣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有隨便揮霍的零花錢,還能有想幹嘛就乾嘛的魄力。

 

但是,當我們真正長大後,卻發現,原來成長真的是一件陣痛又迷茫的事情。

 

知乎上有幾十個關於20多歲年輕人的人生建議的問題,1500多萬瀏覽,幾十萬人關注。

 

絕大多數剛進入社會的成年人還處於一種對自身角色探索和實驗的階段,而人生頻繁的變化又讓他們措手不及。

 

尤其在面臨愛情的選擇、情緒的控制和自我成長的問題上茫然無措,混亂焦慮。

 

我曾經也是如此,一直莽莽撞撞走到現在,不斷自我療愈,但又遭遇新的問題。

 

直到我看到了這本書——《長大了就好了嗎》。

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作為know yourself主創們共同打造的範心理學書籍,這本書集中篇幅從上面我提到的3個問題著手給出了答案。

 

雖然本書是寫給18~25歲的“成年初顯期 ”人群,但我覺得在個體獨立化的當代社會,成年到30歲其實都符合“成年初顯期”特徵,所以我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都適合看看。

 

全網700多萬用戶信賴,超治癒的人生建議指南,學會受益一生。

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擁有穩定的親密關係

 

露露是個成熟理智的人,工作中雷厲風行、生活上獨立有趣,但唯獨就是談不好戀愛。

 

每每交到新男友時,她都會被對方溫柔體貼、幽默風趣的一面給打動,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能夠擁有如此完美的愛情。

 

這個時候,她對男友的包容度也是最高的,無論他做什麼,都能理解。

 

可是時間久了,她就會慢慢發現對方身上暴露出的缺點讓人難以接受。

 

甚至於,她會開始關注對方有沒有及時回她消息這個問題,一旦男友沒有及時回复,她就會十分憤怒,開始質疑他是否已經不像原來那麼愛自己了。

 

為此,她會找藉口和男友大吵大鬧,內心裡也忍不住全盤否定這段感情。

 

可是,當男友又及時回复她消息時,她又感覺到他對自己的在乎和愛,之前不過是在忙顧不上而已。

 

在感情裡不斷出現糾結、患得患失、不信任的情況,後來男友們不止一次的說她“作”,最後分手了。

 

在每段感情裡,她都是焦慮、懷疑和不安,從來沒有真正感受過愛與被愛。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露露問到。

 

有著這樣類似困擾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他們平日里成熟得體,可是在親密關係中卻總是因為對另一半的感情出現來回擺動而失去主動控制力,成年初顯期的人最為明顯。

 

書中提到,在心理學上,情感的反复,可能源於“理想化與偏執化”的扭曲。

 

理想化的扭曲,指的是人們把他人過度理想化,認為對方是完美的,是真誠善良的愛著自己的;

 

偏執化的扭曲,則指的是人們偏執地認為他人是無情的,甚至是會欺騙和傷害自己的,即便事實並非如此,但他們始終沒有安全感。

 

普通人多多少少會有些理想化和偏執化,但一般都是分開針對某些人的,比如對初戀有著理想化的狀態,而對自己討厭的人則會存在偏執化看法。

 

而有著理想化與偏執化扭曲的人卻是極端的,並且是在對待同一個人時交替產生的感受,從而出現對情感的反復和缺乏主動控制力。

 

如何應對這種不正確的狀態呢?

 

在這本書裡,提出了3個解決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應對。

 

首先,要學會在當時當地的情境中去看待對方的行為,不必要過度解讀。

 

比如,在對方沒有回复的時候,不要疊加自己的想像,“未及時回复”就是未及時回複本身,而它所承載的其他醫院使我們主觀賦予的。

 

其次,學會從情境中走出來,不要失去整體性與復雜性的眼光。

 

世間並不是“非黑即白”,真誠中也可能包含做作,高尚中也可能包含齷齪。

 

當你們陷入矛盾衝突或不安時,多想想你們彼此擁有的美好時光。

 

最後,不要認為愛情只是宿命,也不要覺得關係和婚姻是理所當然的,持續到努力付出才是親密關係成功的關鍵。

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700萬高讚,給30歲以下成年人的治愈人生建議

 

我該如何處理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最近特別流行一個詞:“emo”,網上動不動就看到有年輕人說“我emo了”。

 

在網絡中,emo是非主流的意思,延伸的含義是頹廢、抑鬱、消極、不快樂的狀態。

 

雖然聽起來很有梗好笑,但也真實的道出了當代年輕人在生活中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現實。

 

曾經看過一個網友求助,說:

 

“我感覺自己最近特別喪,很焦慮。很討厭這樣的自己,有沒有辦法可以快速清除負面感受?感覺連自己的情緒都管不好,真的很討厭。”

 

隔著屏幕我都感受到他的無助與消極了。

 

但其實不僅僅是他,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又對它們強烈抵觸。

 

書裡提到,我們通常會把“悲傷”、“憤怒”、“厭惡”、“尷尬”等情緒定義為負面,但其實我們並不了解它們。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