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去糾正別人的慾望,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克制去糾正別人的慾望,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value101 2022-01-20 檢舉

 

心理學上,有個叫“選擇性注意” 的詞語。

它是指我們的思維注意力有限,往往會留意自己想留意的,或對自己有利的那部分,

而且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是對的,然後不由自主的想要糾正別人。

在知乎上有人問:“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行為?”

最高讚的答案只有四個字:“好為人師。”

王爾德在《英倫情人》裡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

懂得克制糾正別人的慾望,不隨意插手別人的人生,是一個人成熟自律的表現。

 

 

 

 

 

不隨意糾正別人,是一種善良和教養

 

聽過這樣一句話:“衡量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不把抬槓為己任,不用爭辯論輸贏,不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別人的頭上。”

之前,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作為導師的李榮浩為學員挑選了一首名叫《你的酒館為我打了烊》的網絡歌曲,沒想到遭到網友們的砲轟。

很多網友評價:“網絡歌曲能夠算什麼音樂?你是不是對音樂有什麼誤解?簡直是太Low了。”

 

 

 

 

對於網友的熱議,他沒有選擇迴避,而是發微博給出自己的理解,內容大概為:

“音樂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你喜歡和不喜歡兩種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好,但不應該因為個人的喜好就否定一個作品,請務必不要再給音樂分高低貴賤,白菜雖然便宜但不代表他low。”

他表達了一個很正的觀點  “不要用你的三觀來要求世界,要允許別人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

 

 

 

 

的確,你要允許別人的三觀和自己不一致,尊重彼此的三觀,不隨意評價,這是人際交往相處的基本教養。

陳丹青有句話說得很好:“我在很多時候都是無知的,所以我從來不敢隨便指點別人。”

電影《搜索》中,女主因為體檢被確診為淋巴癌晚期,她坐車時沉浸在打擊中,沒有給老人讓座,不僅受到車上所有人的各種指責,還被炒作遭受網絡暴力。

售票員自認為正義,義正詞嚴糾正她:“年輕人給老人讓個座,別假裝聽不見,如果不讓,就把你轟下車,你這樣的人,根本不應該來坐公交車,應該去打出租。”

 

 

 

 

老人還表現“大度”說:“不就一個座嗎?累不死!就算這個座兒啊,我讓給這位姑娘了。”

最後,女主在輿論與病魔的雙重壓力之下,選擇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所有人,都一味的道德綁架糾正女主的“錯誤”行為,卻沒有人去了解和關心,在“不讓座”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喜歡用自己的三觀去要求、糾正對方,只要對方的觀點和自己不一致,就會指責,甚至攻擊對方。

遇到這樣的“好心人”,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遠離。

很多時候,善意有度的交流,不強勢隨意糾正別人,是人生必修課。

而不“以己度人”是最大的善良和教養。

 

 

 

 

 

 

一味 糾正別人,會導致關係疏離

 

在我們的人生中,尤其在親近的人身邊,經常上演著這樣讓人苦惱又無法改變的被強迫和強迫的場面:

衣服不能這樣曬,容易變形;

不要挑食,多吃點青椒、胡蘿蔔對身體好;

聽我的,錢不要放銀行,一定要放在某寶裡能理財……

即使知道這種行為容易討人嫌,仍不由自主的喜歡糾正彼此,被拒絕時還會感到委屈,可事實上,很多“糾正”是大可不必要的,沒人願意被強迫。

 

 

 

正如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一書中寫的那樣:

“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

網上有個熱門提問:“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朋友怎麼辦?”

網友@寬者為王給出的答案是:“絕交吧!”

她講述了自己和閨蜜關係疏離的過程:

從小到大,無論她做什麼,閨蜜都要插手,特別喜歡對她說教、充當“人生導師”的角色。凡事要跟著發小的愛好走,否則,就會遭受各種批評和蔑視。

 

 

 

久而久之,因為怕被“糾正”,她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喜好,和閨蜜相處變得很有負擔。

直到另一個朋友知道這事後,點醒她說:“你有受虐傾向嗎?你喜歡被人控制?!”

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為了和閨蜜保持一致,已經失去了自我。

最後她受不了,開始有意識地與發小保持距離,兩個人的關係慢慢就疏遠了。

儘管發小的大部分建議是真的為她好,但她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喜歡人生被指手畫腳。”

孟子有句話講得極好:“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好勝心理,想要通過指導、說服別人來賣弄自己的優越感,但這是人與人相處中的忌諱。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