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3件事上

有句“雞湯”我很喜歡:
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尤其到了一定年紀,你會發現,時間真的是稀缺品,好像還沒做什麼,糊里糊塗幾年就過去了。
今天分享三個成長心得,都是我踩過坑後摸索出來的,我會提醒自己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希望對你們有一些啟發。
想得太多
有個讀者問我,他想寫作,又想拍視頻,業餘時間有限只能選一個,糾結了好久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不打算露臉拍視頻,可自己配音又怕被人認出來尷尬。
過了幾天他又問:
“做自媒體是不是要自己多轉發?可發到社交平台上,要是被同學看到,他們會不會曝光自己的一些黑歷史?對了,同學可能還會認為我是想紅、想掙大錢。”
總之是各種擔心,而且,他已糾結了幾個月了。
這麼說吧,你朋友圈不管有多少人,不管你轉發的是什麼,只有20%的人能刷到,這20%裡估計只有一半人會點開看,而點開的人裡,大部分看了兩行就關閉了,看到的反應也是:哦,他寫文章了。
這年頭大家都很忙,好不容易有點閒工夫,多看看想看的,多刷兩局遊戲,不香嗎?
糾結這麼久,一篇文章沒寫,一個視頻沒拍,還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呢?
很多人喜歡把主要精力放在細枝末節上。
萬一做不好,別人會不會嘲笑我?
萬一做好了我紅了,別人會不會嫉妒我甚至曝光我?
這個行業是不是水很深?據說內捲得厲害。
實在是想太多了!
你的目光,應該牢牢鎖定在目標上,而不是整天擔心那些與目標無關的事。
比如你想找工作,就別去琢磨這個崗位是不是年薪多少萬就到天花板了,而是積極準備簡歷、準備面試。
比如你準備考試,就別去想別人做了多少準備、考試有沒有不為人知的潛規則,而是趕緊制定自己的複習計劃,該刷題就刷題,該看書就看書。
糾結過多,會將一個人的專注力稀釋得一塌糊塗,無心解決那些最核心的問題。
改變別人
人骨子總裡有一種暗戳戳的執念,總希望別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要求。
但十有八九,只會給自個兒找不痛快。
我和前同事聊天,她說碰到一個險些讓她崩潰的老員工。
那位員工40來歲,平時就是混日子。
同事原本和他是同級,業務沒往來,倒也相安無事。
晉升後就麻煩了,老員工變本加厲,做事一塌糊塗,還完全不把她當回事。
同事花了大量時間,找他面談、分析利弊、送他職場書籍,還專門針對他的崗位重新設計了考核,軟硬兼施,但一點都沒奏效,由於種種原因,她也沒辦法把他辭退。
折騰一年多,同事終於改變了思路。
她發現這人根本就沒辦法改變,那不如想辦法替換掉他。
前後也就三四個月,同事將那個老員工邊緣化後轉去了其他部門,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改變他人,是一件性價比極低的事。
一個人的性格或習慣,都是先天和後天共同作用形成的,我們改變自己都非常困難,更何況要改變別人。
後台時常有讀者問我一些情感問題,很常見的一類是:我男朋友/女朋友/家人有某某缺點,我一直講道理也沒用,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糾正?
我的答复通常是:
最好放棄這種想法。
他是什麼樣的人,基本在你認識他的時候就是那樣了,這很難有太大變化的,外加每個人都討厭聽人說教,強行讓對方按照你的想法改變,彼此關係很可能會一步步惡化。
所以說,如果對方不是你完全無法接受的類型,那就降低預期,接受現狀,創造出相互磨合的機會,這才是上策。
追求一步到位
典型的想法是:“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結果大概率是,你真的就什麼都不做了。
因為,這等於在起點先給自己套上了重重的壓力枷鎖。
你滿腦子都是不能失敗,不能做不好,便不由得緊張起來,接著產生逃避或厭惡的情緒,然後,你就不太想做了。
另外,這種想法難以產生正反饋。
做任何事都很難從0直接飛躍到100,多數都是從0到1、再到10、到20……一步步到100,它是循序漸進的。
可你一上來就追求100,哪怕起步開掛跳到10,對比目標,差距依然巨大。
幾次失望後,逐漸熄火。
有個想副業寫作的朋友,說她非常喜歡寫作,之前寫了一個多月放棄了,現在又開始寫,問我:“大概要寫多久才能養活自己?”
先不說“寫多久”與“養活自己”並沒有實質聯繫。
你一開始就衝著“靠寫作養活自己”,這目標可不小,咱是不是可以先開始每週寫2—3篇試試水,看情況再說呢?
畢竟成功是意外,失敗是常態。
一步到位的背後,其實還藏著一種偷懶的本性:
“我只要如何,就能如何。”
一旦有這樣的想法,你會開始尋找一些可能彎道超車的捷徑,你會開始簡單粗暴地將因果單一化,你會不斷被現實打臉,一次次陷入沮喪。
真想將寫作作為養活自己的職業,就不妨把大目標拆解開,比如我這個月只要能變現成功就好,下個月嘗試一下哪幾個平台,再下個月靠寫作掙到500元……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點點將目標抬高。
這世上絕大多數結果,其實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而不是只要做了一二三四五,就能順風順水地實現某個小目標。
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但依然有相對公平的邏輯可循,該走的路得走,該吃的苦得吃,我們很難跳過過程直達目標。
今天聊的這三點,說白了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秘密。
道理都懂,難在想透,難在去做。
希望我們都能將時間當做投資品,而不是消耗品,從中淬煉出鮮美的果實。
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想得太多、改變別人、追求一步到位。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啟發,記得在文末點個“贊”,感謝你的慷慨。